苦终作乐

苦终作乐

李紫萌

云南师范大学2021级本科生

【摘 要】本文主要从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奇迹·笨小孩》剧情、光影、剪辑三方面入手,围绕“奇迹”二字,聚焦平凡人之不凡人生,深度分析电影视听语言及其内涵,同时论述了电影的价值和情感表达。

【关键词】主旋律;创业;励志

偌大的深圳犹如一只贪婪的猛兽,不断地扑食着黑暗里那一部分渺小的人群。那些苟且偷生的人如蝼蚁般微不足道,无人问津,却总有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但所有的反击好像都无济于事,在他们看来甚至可笑。尽管如此,仍然有人偏偏不愿服输,在激流里逆流而上,尽管渺小,但往往奇迹是会存在的,突破层层黑暗,就能创造出奇迹的光。《奇迹·笨小孩》是文牧野导演继《我不是药神》后又一部惊艳四座的作品,尽管内容依旧传统套路化,观众往往开头就能联想到结局,但特别的是其内容蒙上了一层遮盖残酷现实的薄纱,隐约中透露着希望,若隐若现,勾人心弦。

本片在情节的节奏把控、情绪的升华空间、拍摄的镜头调度、画面的内容呈现等多个层面均有着优秀表现。这些层面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励志电影,不仅让影片拍摄既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传递,却又不失喜剧的成分。观众在感动到痛哭流涕的同时又不禁欣慰一笑,情绪被恰到好处地调动,情感把控十分妥当。导演对影片的视听语言的设计非常精致、考究,每个片段的节奏把握也十分到位,叙事流畅而生动,贴近实际又不失浓厚的真情实感流露。影片从没把精力放在卖惨上来博取同情,而是重点营造出苦终作乐、人定胜天的积极氛围。[1]

图1 电影《奇迹·笨小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