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开放叙事空间的对立与结合
黄路村是影片故事的主要展开地,承托了主线情节的叙事,占据了全片的绝大部分。从地理空间和情节性空间两个方面看,黄路村是封闭的,影片的主线情节进行的是单一空间的叙事。彭秀兵与魏晋北在黄路村创业,抵抗来自现实困难与传统阻隔的双重障碍,以及与李邵群合作将咖啡卖出村子所经历的一系列戏剧冲突都集中在一个小村庄里。
对于《一点就到家》这部影片的叙事来说,封闭空间的构筑对叙事主要有以下几个价值。第一,人物塑造方面:影片的主要角色是魏晋北、彭秀兵、李邵群三人创业团队,一切的戏剧冲突因他们而起,以他们为主,是叙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封闭空间的构成首先更利于促进三人感情、关系的持续深化,封闭空间在地理意义上拥有的距离之近建立起了三人紧密的人物关系,为结局三人成为一个成功的牢固的正面案例做好了铺垫。其次是推进了个体角色的全面塑造及其心理的塑造。对魏晋北来说,黄路村是全然不同于北京的落后村子,是他人生中的危机之地;对李邵群来说,这里是做出顶级咖啡完成父权更迭的闭关之处,也是推动叙事的因素之一;对彭秀兵来说,这里是进行自我身份认同重构的人生转折点。第二,矛盾冲突方面:无论是现实还是精神层面,三人创业团队都无法离开黄路村,这迫使他们不得不直面困境解决问题。因此,传统与现代、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在片中具体的情节上表现为彭秀兵要解决村子快递项目发展的问题、李邵群要做出好咖啡证明自己等等。整体叙事的发展因矛盾冲突的激化而变得更加紧凑、流畅。
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全片时,封闭的空间又可以延伸为更加广阔的开放空间。在封闭空间的基础之上加入开放空间就使得人物可以在多个空间内游走,因而强调了不同空间的符号意义,叙事的视野更广阔,人物的塑造更立体。与封闭的黄路村形成明显的二元对立的是主角三人选择逃离的城市——北京。黄路村代表了中国广大的农村空间及其附带的传统乡村结构,北京则是代表了中国现代的城市空间。在叙事后半程,影片的空间范围扩展到国际,北京与黄路村共同组成的国内环境又与国际环境再次形成对立。影片中的三重空间不断地相互对立、融合,最终达到平衡。再大的叙事空间之内也有丰富的元素相对立、相结合,使得影片主题更加突出。在黄路村,李邵群与父亲是对抗的双方,作者用咖啡和茶具象了这种冲突,其背后也代表着传统的黄路村与新兴产业的对抗。这种对抗推动着影片的情节发展。直至影片最后,父亲喝咖啡,李邵群喝茶,持续对立的双方最终达成了平衡,现代乡村的结构也得以重构。
李邵群久居深山,固执地梦想做出世界上最棒的咖啡;魏晋北创业无数,只渴望能够成功赚大钱,他们都遭到了失败,只有当两人完成对立之后的结合时,他们的梦想才都得以实现。正如在影片末彭秀兵说出的那句台词一样:“什么是快递?不仅仅是把外面的东西带回来,还要把我们的东西带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缔造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与创新、旧有与新潮的一切都发生着激烈的碰撞,碰撞之下,对立双方的结合推动着时代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