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共同体: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共擎时代担当
由陈可辛监制的《一点就到家》与由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之间形成了又一组互文关系,其叙事的主题都是“三人合伙创作,三人在内部与外部同时遭遇威胁,而后克服困难创业成功。”[7]这两部电影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创业风潮,相较于《中国合伙人》中“出国”属性,本片则是以“返乡”为当代创业主题,响应了乡村振兴的号召,也代表了作为新时代青年一代的担当。
虽然影片中的三位年轻人最终合伙创业成功,但他们各自的梦想不同,也产生了个人利益的分歧。除了怀揣着“快递梦”的彭秀兵和“咖啡梦”的李绍群是被乡村土地滋养长大的孩子,拥有“电商梦”的魏晋北则是作为“异乡人”参与这片土地的建设。于是当三人面临咖啡专利被收购,同时带来巨大收益时,也就真正显现了价值观念的不同。彭秀兵和李绍群体现不被物欲侵蚀的信念坚守与集体利益,他们将乡土情结转换为了劳动实践,魏晋北身上的商业性在人性的真善美面前显得物质和自私,而这也是他始终无法真正融入这片土地的原因。影片设置此次冲突,进一步促进魏晋北心灵的洗涤,最终三人达成合作再次出发,以普洱咖啡为例,打造中国的本土品牌,是建立在云南普洱咖啡文化资源之上的、对自身国家文化价值的坚守与创造。透过三人的反叛心理和对各种理想的执着,可以反映出当前的民族精神,更能反映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践,向观众传达了主流价值和时代精神。
图3 电影《一点就到家》剧照
影片最后,黄路村集市只有一个老奶奶在赶集的场景及她所说的以前大家都赶集、现在没有人赶集的故事,也反映了乡村振兴之后,网购、电商对乡村集市的影响与改变。很显然,“乡村集市的衰落,是村民生活、交流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革”,也是黄路村乡村振兴的有力证明。直言之,在解决了咖啡的产业化种植、物流及销售终端问题之后,黄路村迎来了新的经济发展和振兴。黄路村的这种当下发展与振兴,是在改变一个地方和一群人的前提下完成的。即让黄路村及其村民实现了从种茶到种咖啡、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及从赶集到网购的转变。显然,作为一个千年古寨,《一点就到家》中的黄路村以种咖啡的形式实现了当下中国的乡村振兴。[8]
“共同体美学在电影中的体现也可视作对合作、和谐精神的贯彻,即电影通过合作达到和谐,从而实现共同诉求与利益的最大化。”[9]三人正是树立起了国家共同体的意识,由个人利益到集体利益再上升到国家利益,他们的行动又为中国梦提供了新的实践。因此,在影视创作中,共同体美学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体验,还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加和谐、紧密的关系,进而达到共同诉求与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