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符号——于奉献中阐释理想
“有些物像符号的意义指涉与电影文本之外的其他文化文本形成了互文性”[3],《守岛人》中的物像符号的意指作用远超其本体意义,旗帜、军装、国歌体现了国家形象和中国主体概念,同时,这类具有中国性质的符号加诸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怀。其次,影片善于重复调度镜头,展现具体的道具符号以呈现人物的动态变化过程,“电影中反复出现且有意义的元素,可称之为母题”[4],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五星红旗、军舰、收音机、木棍、铁盆等都是明显的母题。作为国家形象的五星红旗,象征永不泯灭的民族精神,王继才挥舞国旗时带着穿透银幕的磅礴气势,使观看者备受振奋和感召;收音机是展现时间跨度的重要道具,所有外界的消息都是借助收音机传到小岛上的,王继才在32年内使用了十几部收音机,每一部收音机造型的变化都昭示着时代的变迁;其中军舰较之其他母题多了一丝隐喻性表达,军舰一共出现四次,每次都代表王继才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中国国力的变化,隐喻着多重的所指。
1986年秋,刚上岛不久的王继才在望远镜中看见远处的多艘军舰,摄影机模拟望远镜的视角,以“镜中镜”的形式呈现出继才眼中的场景,固定镜头、大远景中,几艘军舰位于在大海和天空的交界处、阳光照射在海中央。这是继才第一次看见军舰,也是中国国力的第一次展示,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经济的时期,“六五”计划的圆满完成为国家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后景中的渺小军舰也暗示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实力的攀升。1995年夏,继才在儿子下岛之际让其看海面上的军舰,慢移镜头中继才黝黑沧桑的脸庞上满是骄傲与自豪,军舰的出现仍然是望远镜中景象,将观众视角锁定在画面内部——军舰位于大远景的左侧、一束光线慢移到军舰上方,光笼罩的范围较之第一次更广阔。借由继才儿子的视角,军舰第二次出现,为儿子将来从事的海军工作埋下伏笔。2018年,王继才夫妇一如既往地挥舞国旗、敬礼、唱国歌,远景中军舰、过往的船只停靠在岛边,自发组织的粉丝团来到开山岛致敬王继才夫妇,这是军舰的第三次出现,也是规模最宏大、唯一一次没有模拟望远镜瞭望的视角。科技的发达使大众群体能够注意到这个远离社会的小岛及默默驻守的继才仕花,而国力的日益强盛更是离不开无数像王继才夫妇一样的“守岛人。”紧接着仕花下岛治腿伤,仍然以继才的视角于望远镜中出现军舰——整个海面被阳光笼罩、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驶过众多军舰,其中一艘军舰上一名海军(继才儿子)正向着开山岛敬礼。伴随这光荣的时刻,继才32年的守岛人生就此落下帷幕,最后画面中三艘军舰向着光的方向前行,结束了军舰的四次入镜。军舰作为影片的重要道具,与继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影片在展示继才遥望着军舰的同时,军舰也在回望开山岛,其见证了继才夫妇三十多年的坚守时光,也代表祖国历经一代代接力传承走向繁荣富强。串联起人物32年守岛经历的军舰,驶向的是灿烂辉煌的彼岸——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一代肩负责任与使命,在不懈奋斗中实现理想、建设祖国。影片借由个体视角、道具符号向观众展现了社会时代进步的步伐,借助符号化的军舰,见证中国日益繁荣昌盛的景象,在真实感和时代质感、艺术感召力的加持下,完成价值和情感的升华,揭示家国同构的精神题旨。
图1 电影《守岛人》道具符号军舰的四次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