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生命体认的生死之相
2025年09月26日
二、通达生命体认的生死之相
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死去,如同尘烟般散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将死亡与存在理解为:“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本身则是不确定的,不可逾越的可能性。”我们能理解如下含义:本己的,就是说对于死亡无关其他任何人,属于个人事件。作为个体,在两部影片中面对至亲挚爱的离去不能代替他们死亡,只能独自面对。福贵面对生死时乐观如是说“我死了不用担心村里没人给我收尸”,马老四对于死亡则是暗流涌动。这便体现了两者不同的生死观念,福贵是向死而生后积极地热爱生活,不争不抢也不去抱怨。马老四则是在看清生活后不麻烦任何人,独自选择陪伴贵英,是一种隐忍和独自承受。第二点则是死亡的悬临性,死亡犹如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危险随时降临。导演们都习惯用重复叙事,去加强这种突如其来。《活着》里面父母去世,儿女双亡,兄弟迫害,便是对于死亡一次又一次地叠加,衬托主人公的心理压力。《隐入尘烟》则是通过三次坟墓加以连接,第一次去坟墓是马有铁告诉父母他与桂英成家了,第二次去坟墓是告诉父母兄弟他建了房子,第三次则是他去祭奠贵英。这是马有铁在土地之上和土地之下的人的联系。面对这种不可预测的生与死,影片只用了两分钟。它不似《活着》儿子死时福贵和家珍的撕心裂肺,更是一种将压迫推向高潮的状态。压力接踵而至,在沉默之中选择爆发与灭亡,被时代裹挟的老四依旧沉默着。透过大量的留白,为观众的想象力做了外在的延展,在现实生活里舍去了戏剧化故事铺张,意外往往就是这般突如其来。这不也正是意外的题中之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潜移默化。结局表达导演对生命哲学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