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堡的归纳总结

四、金斯堡的归纳总结

与奥尔森和克里利同样受到威廉斯亲炙的艾伦·金斯堡在实践方面成就和影响都更大,就连已成名的罗伯特·罗厄尔也一度受到他的影响。1957年,正在做巡回诗朗诵的罗厄尔在旧金山,受到弥漫在当时当地的以金斯堡为首的“垮掉”诗人的浓烈气氛的熏染,开始反省自己的创作,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充满象征的诗作隐晦而不达意,表层僵硬而不透明。他决定尝试新的诗风,“开始……给诗行添加额外的音节,以使之更清晰,更口语化”。(35)罗厄尔毕竟受过严格的学院诗的训练。他的取向是格律诗的自由化,具体做法即在传统格律上或增或减,类似旧时的中国女人放小脚,或惯画工笔的画家开始画写意。他的第一首新风格的诗作《臭鼬的时刻》(1957)就保留了传统的诗节形式,只不过诗行长短不一,押韵的位置偶然不定。他晚年最得心应手的形式则是自由化了的十四行体。

与罗厄尔不同的是,真正的自由诗作者是从无法到有法,把混沌的内容抟塑成形,而这形式并无事先的规定。每个诗人的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金斯堡写于1977年4月2日的一篇随笔简要概括了十种自由诗成形的方式。该文发表于1980年,题为《开放诗形式在纸上的悉心安排中的一些不同考虑》。其主要部分译述如下:

1.数音节(玛丽安娜·穆尔、肯尼思·雷克斯洛斯)(克里利的单音节诗行)

2.数重音(传统的轻重格等音步)

3.元音长度的度量:音长(古典希腊和拉丁语、史文朋的实验、庞德、坎皮恩)

4.呼吸停顿(克里利、奥尔森、威廉斯)(新呼吸,新诗行)(停顿)

5.口头造句单位(同一口气之中的停顿)(金斯堡、奥尔森)

6.思绪念头的划分(柯索、威廉斯)

7.排字地形(纸面上的审美平衡、对称、不对称)

8.心跳(邓肯)

9.最初笔录的条件(诗行长度、诗节长度、篇章形状)和书写材料(袖珍笔记本、书本大小的杂志页面、餐巾纸、电报收报纸带、打字机、火柴纸夹等)(奥尔森、金斯堡等,尤其是克鲁亚克)

10.偶然(随意的选择、冲动、疲惫、事故、打扰、突然的不耐烦或爆发的精力)(36)

金斯堡只罗列了不同诗人的不同做法,并未视之为成规的教条。这正符合自由诗的开放特征:有规则但不一定,可有多种可能、多种选择;其规则是动态的,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增加,所以,规则并不一定决定形式,决定形式的是内容。至此,自由诗可以说基本“定型”了,因为它具备了一些或多或少公认的规则,虽然它还有无限的可能性,而这种开放性正是它最根本的一条“原则”。这些规则保证了自由诗与散文乃至散文诗的区别,有助于划定自由诗作为一种诗歌类型(艾略特否认它是一种诗体)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