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25年09月26日
二
英国在西方世界称得上是诗歌大国。英诗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品种繁多,名家辈出。现知最早的英国诗人是七世纪的凯德蒙。而其它英语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的诗歌根源都可以回溯到古老的英诗传统那里去。在其发展过程中,英诗博采兼收,几乎移植了欧洲其他国家(甚至欧洲以外)的所有诗体形式。英国诗人也如群星灿烂,雄视世界诗坛。更重要的是,英国人民一向热爱诗歌,他们每逢节日或仪式聚会总少不了要朗诵或引用历代家喻户晓的名诗。这是英诗赖以茁长的沃土。
英诗,尤其是抒情诗,生动而丰富地反映了不列颠民族的性格。他们有哲学家的头脑,对生死、爱情等人生大事往往有严肃的思考,但又不喜作形而上的探究,而注重现实的观察、体验;他们有宗教家的信仰,对基督教上帝虔诚,讲究美德,但有时也有稍稍出格的机智和幽默,而且他们还迷恋异教神话的瑰奇狂放;他们有诗人的气质,不矫饰伤感,不耻于坦白,但温柔含蓄,从不失风度,等等。读者或可从这小小的镜中一窥英国人的内心世界。
本诗集编选的原则基本上是厚今薄古,但由于名家众多,篇幅有限,不可能过分突出其中某一位,所以各位的作品数量趋于平均。在照顾诗人历史地位和作品的代表性的同时,也根据译者的个人口味加以取舍。有的虽为名家,但并不以抒情诗最为见长,故仅聊备一格,如弥尔顿、蒲柏等。还由于有些诗人国内已介绍颇多,在此也仅选一首以为代表,如莎士比亚、拜伦、雪莱等,重点介绍国内读者尚不熟悉,但确又重要的诗人诗作。顺序按诗人的出生年月先后排列。
注释和解析部分在参考了多种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之外,适当参以编译者己见。限于水平,谬误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切望读者明鉴指正。
2003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