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语言的源流

希伯来语言的源流

希伯来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属于闪米特人的古希伯来部族源于古巴比伦(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北部,其原始语言可能是一种古阿卡德语(巴比伦语或阿拉姆语)。自约公元前十七世纪被犹太人奉为始祖的亚伯拉罕来到上帝赐予的“应许之地”迦南(即今以色列国所在地;亚伯拉罕之孙雅各号称“以色列”——“与神角力者”,故其地又称“以色列之地”,其民又称以色列人,犹太人则为其中一支)之后,其语言受到当地其他民族的语言——迦南语(腓尼基语)、阿摩利特语、乌嘎利特语以及不属于闪语族的赫梯语——的影响。在雅各的子孙滞留埃及为奴的约四百年间,他们的语言又受到古埃及语的影响。所以,希伯来语被认为是一种混合语言。

公元前586至公元313年间,犹太人先后被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征服,希伯来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征服者的语言不同程度的渗透。不过,外来词汇一般只用于世俗生活;在宗教生活中则仍主要用“圣经”词汇。其后,犹太人被驱逐流散到世界各地,希伯来语又吸收了阿拉伯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波兰语等词汇。渐渐地,散居各国的犹太人大都采用了当地语言,例如德国等地犹太人所用的意第绪语是德语中的一种方言,西班牙等地犹太人所用的拉地诺语是西班牙语中的一种方言,只不过它们都用希伯来语字母拼写罢了。而说希伯来语的犹太人越来越少,终至仅有极少数宗教学者掌握,且仅在宗教活动中使用这种古老的“圣经”语言。但是,有人认为,希伯来语并非如拉丁语一样,是一种死了的语言,因为能听懂希伯来语的犹太人远比能听懂拉丁语的非犹太人多。而且,有传说表明,一直存在有少数说希伯来语的犹太社团。公元九世纪时,达恩族的埃尔达声称他找到了古以色列“亡失的部族”。他的故事震惊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犹太人。为了证明所言不虚,他坚称这些部族只说希伯来语,并自称除希伯来语之外不说别的语言。1524年,假装救世主的大卫·瑞乌比尼从阿拉伯来到意大利,同样自称只说希伯来语。显然,二者都曾找到了一些说希伯来语的听众,否则他们的话就无人能懂。

到了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希伯来语开始从虔信派的民间希伯来语吸取新鲜血液。十九世纪末,俄国犹太人大规模移民,回归故土巴勒斯坦(古罗马征服者所更改的地名)。劳工们出于日常需要而采用希伯来语,从此这种“神圣”语言开始世俗化了。关于他们学习希伯来语的开端,有一段有趣的轶事:劳工们要求他们的领袖约瑟·海姆·布伦纳教他们希伯来语,但他们就是学不会。于是,有人建议他用希伯来语写一首猥亵的色情诗,这样就容易学了。布伦纳起初大惊,而后又想,为了普及希伯来语这崇高的理想,为什么不呢?他果然写了一首十分下流的诗;小伙子们则给它配上俄罗斯曲调。他们兴致勃勃地学唱这首新歌,就这样掌握了第一批数十个希伯来语单词。

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开始,复兴希伯来语的目的从日常实用转向民族理想。1906年,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宣布希伯来语为犹太人的“国语”。其实,早在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希伯来语做宣传,以增强犹太民族的凝聚力。但是在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觉得有必要学习希伯来语所不具备的任何世俗知识,使希伯来语现代化。他们与来自犹太人内部——他们被指责背弃宗教而追求邪说——和外部——各国语言文化对犹太人的同化——的重重阻力进行着不懈的斗争,终于1890年在艾列泽·本·耶胡达的领导下成立希伯来语言促进委员会。1910年,本·耶胡达独力编纂的十七卷本《古今希伯来语大词典》头几卷开始问世。这一不朽之作直到1959年才由其遗孀和儿子续编完成。

如今,希伯来语已成为一种丰富的活生生的语言。其词汇量从“圣经”时代的8,000增至现在的120,000。占以色列五百万人口82%的犹太人都以希伯来语为第一语言。以色列政府还于1953年成立了希伯来语言研究院,专门指导和规范国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