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词汇
2025年09月26日
二、词汇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通过翻译输入外来语的情况。诗歌自然不免使用外来语汇。英语中有许多来自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北欧语、梵语、日本语乃至汉语(包括粤、闽等地方言)等多种语言的外来词语。汉语里也不乏来自梵语、日语、英语等的外来词语。有些好的翻译已经成为译入语中的成语,一般人都不知道其最初的来源了。我曾经听一位台湾的研究生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中国固有的成语,甚感惊讶。据我所知,这两句“成语”源自希伯来语“圣经”《摩西五经·出埃及记》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至二十五节,全句是“若有别害,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而汉语里来自梵语佛经的成语更是数不胜数。
现在,中国诗人对西方诗歌(更准确地说,是西诗的汉译)的模仿学习可以说是空前地热衷。有些人甚至对汉译中的某些词语搭配也生吞活剥。我曾译过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的一首散文诗,其中有“shining arms”一语,描写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的女人的胳膊。我很拙劣地译成“晶莹的臂膀”,而不是一般化的“闪光的臂膀”。这种搭配的词语在汉语中很可能是独特的、不大容易想到的。然而,后来我偶然读到一位中国诗作者的作品,其中就有“晶莹的臂膀”一语。我想,不大可能是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