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训练元认知
帮助孩子获得延迟满足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是教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推理技能。当我们引导孩子认识到他们的思维有不同层次时,我们就是在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元认知技能。当你创造性地设置一个问题场景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竟会拥有如此惊人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记得有一个14岁的少年,他偷拿了父母的车钥匙,开着车出去兜风。结果他被抓了,要服少年缓刑,找到我来给他做咨询。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提问总是很直接,比如“你为什么这么做?”或者“你那个时候在想什么?”但反复试验让我明白这种方法收效甚微。这些问题太有针对性,而且有相当多的情感因素夹杂其中。其结果是,孩子们的大脑执行力被压制,随之丧失了理性推理的能力。
那我是怎么做的呢?
我说:“好,想象你现在正坐在一个剧院里,看着影片中车里发生的一幕幕,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剧院里鸦雀无声,只有你一个人。我想让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个演员在做他所做的事情呢?是什么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在想什么?他的脑子里还有其他想法吗?他感觉到什么了吗?他是在考虑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吗?为什么不呢?好,孩子,你做得很棒。现在,让我们重播这部电影,但这次我们给它写个不同的结尾。记住,这个演员还是怀抱着强烈的感情,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这次他得和那个让他去开车的声音对话。他要怎么想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呢?当他真的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他该怎么提醒自己这一点呢?好样的。那么,这个演员身上有什么可以让你借鉴到你的生活中去的呢?”这种方法有助于让孩子将他所经历的事情客观化,从而减少激动情绪,让他们理性、深入地看待问题。没有哪种干预疗法的效果比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更出众了。因为这种方法建立起了一个模板,让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走过,把他们的想法、感受和潜在的后果联系了起来——这就是元认知的本质。我们建立元认知的方法应由年龄、性别和境况来确定。下面这些例子将告诉你,生活中如何与孩子开展这种类型的引导性对话。
•问发人深省的问题。“你为什么突然停下练钢琴跑去给阿里打电话了?是你喜欢他,还是你对肖邦的曲子感到沮丧?”
•以事实说明轻率行为的后果。“我知道你的小青蛙需要太多的时间来照顾,但你还记得在宠物店你是怎么吵着说不想养鱼,要养青蛙的吗?如果你用镊子给它喂蚊子的话也许就不会那么恶心了。”
•帮助孩子放慢脚步来思考重要的决定。“我们一起做个深呼吸,想想你面临的选择。如果你明天参加驾驶考试,早点考完早点解脱。但如果你因为训练不够而失败了,你还得再花一个多月来练习。”
•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你很担心,我不怪你。毕竟这是一个大项目,很难知道如何开始。如果我帮你一起想,你会不会感觉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