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2.“变换跑道”与“改变速度”:思维的灵活性
一个能够适应环境的人是会灵活应对各种麻烦的,比如家庭危机、临时改变计划,或者一系列的环境干扰。这是因为他/她可以转换注意力和思维节奏来处理这些干扰,即根据环境的输入调整大脑运转的速度与自己的关注点。我们常说“马上行动”“驻足思考”或者“顺其自然”,这些都是关于思维灵活性重要作用的民间智慧。
适应周围的变化,根据需要转换注意力和思维节奏是我们在这个高度社会化、高强度互动的世界生存的基础。想想看,如果你只用一种节奏生活,或者兴趣面很窄,那么同事、朋友和家人该认为你有多么无聊。思维灵活性在童年早期就已经发生并发展,因为儿童也需要应对环境的各种压力。然而,对一些孩子而言,适应环境变化是一件困难的事,特别是有的孩子天生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行动。这一章会告诉您如何评估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如何指导孩子跨越思维灵活的障碍。特别会重点讨论思维灵活性是如何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和谐相处),以及在具体情境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与人和谐相处是一种感知人与人之间言语及非言语信息交换的能力。前一分钟,我们和好朋友讨论一些重要的事情,彼此有眼神交流。后一分钟,又有两个朋友加入,其中一个给大家讲了个笑话,所有人哄堂大笑。因此说社会交往也需要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转换。一个灵活的思维就像一个通勤者一样,有时在高速车道上旅行,有时在拥堵的马路上走走停停,有时特意绕道避开突发事故。通常情况下,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发生了,我们并没有特意关注这个过程。虽然执行力在不断发展中,然而这种转换可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轻易获得的能力。也许你的女儿不喜欢你和她一起玩的时候电话突然响起,她用尖锐的喊叫来表达她的情绪。也许你的儿子不能接受度假计划的改变,并威胁说如果不去原来计划的地方就要逃跑。不幸的是,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有时难以应对,要判断和减轻思维灵活性不高的孩子在压力下的“崩溃感”也是一件棘手的事。
从下面一些比较常见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思维灵活性不够如何影响孩子个性、社会性或学业的发展:
11岁的凯伦坚持认为一个孩子推了她的弟弟。凯伦之前这样做过,她和那个孩子面对面站着,都快鼻尖对鼻尖了,她对他说了一些难听的话,他们的矛盾不断升级。尽管母亲恳请她多些宽容,但凯伦说:“绝对不行,那个孩子侮辱我们,他就应该付出代价。”
为什么凯伦如此坚持要让事情变得更糟?为什么她把发生在弟弟身上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为什么她这么难以认识到可能会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尼尔是一个高中生。一般父母会担心他们的孩子读书不够刻苦,相反,他的父母担心他对书太痴迷。尼尔完全陷入他的阅读中,他通常无视身边的人。同学开始疏远他,称他为“书呆子”。尼尔的老师认为他在学业上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他的父母却焦虑地认为如果他不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至少偶尔转移一下,他未来的生活将是孤独的。
尼尔关心别人怎么想吗?他为什么感觉不到他给别人的印象?他怎么才能转换他的注意焦点,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友好的人?他的父母如何才能帮助他拓展兴趣,同时不打击他看书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够让尼尔更具有思维上的灵活性?
本是一名很喜欢上学的三年级学生。老师唯一担心的是他在玩游戏后会没办法安静下来。基本上,本总想继续大声讲话,不自觉地动来动去,似乎更适合待在操场上,而不是关在教室里。因此,本经常因打扰教室秩序而被责骂。他被训斥的时候表现得很无辜,很受挫。
本不明白游戏结束后,是时候该冷静下来了吗?为什么他看不出来他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学生和老师?这是本可能有多动症的迹象吗?有什么可以帮助本调整节奏的方法吗?
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们对缺乏思维灵活性的孩子的普遍关心。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提供一些策略,但首先我们要更细致地分析灵活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