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通往成功的模式

创造通往成功的模式

通过语言和实例来提高行动发起能力能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应良好的思维模式。模式是一种模板,孩子可以反复地利用它来处理复杂的任务,做出好的选择。一个简单的可视化措施就可以创建一个像“选择”这样的模式。和年幼的孩子相处时,你可以画一个岔路口的图来解释什么是选择。“你正走在这条路上,突然间你不得不在两条路之间做出选择。你会怎么选呢?”(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有时候提供三四个选项更合适)。

年轻人需要明白,他们随时都要选择前行的方向。需要强调的是,不做任何事情(站着不动)也是一个选择。说得清楚点就是,当一个人逃避去做某事的时候,他确实也是在做出选择。大多数青少年已经能认识到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何种影响,他们也可以想象到要为自己的不作为承担何种后果。然而,很多青少年似乎本能地认为“不作为”是一种中性的选项(是的,我还没提交大学申请呢,那又怎样?),而不是将其看作是一个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一个不采取行动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可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做出恰当选择的方式之一是在脑海中看到和这个选项相关的过去的经验,并将其与另一种选择的结果相比较。在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脑海中想去做的事能有效创建行动的心理模式,并激发发起行动的动力。将模式可视化十分重要,因为“眼见为实”。如此一来,这一系列的动作就会显得有理或“正确”。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看到别人先开始做某件事时,他们时常也会跟着开始。看到同伴正在做的事情是你最近正在考虑去做的,这会让你更快地做好行动准备。这种情况让你的选择看上去更明智了(当然孩子选择效仿的榜样会影响最终做出哪种决策)。

我们都会在脑海里使用图像表达想法,或称之为“心理表征”。这种方法对一些特定概念,如记忆或决策来讲是条捷径。事实上,我们把心理表征当作对过去的经验的一种速记,也是我们在未来能做出理性选择的基础。

心理表征的应用包括:

•想象我们如何从事体力活动。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个拥挤的商店里从这一端移动到那一端(“安德鲁,想想你爸爸开车走左边的车道会是什么样子”),复杂的例子比如调整姿势打个全垒打。

•想象我们在别人面前是何种姿态。比如演戏时(“我会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以此展现我受伤了”)或请求帮助时(“我会等着轮到我,然后声音甜美地询问”)。

•比较优劣(“如果我先清扫前面的院子,吹到后院的树叶就会变少;如果我先清扫后院,我会扫得很快”)。

•目标设定(让孩子想象自己接受奖杯时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