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还是“傀儡”?

“大师”还是“傀儡”?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意识到发展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是为了满足多刺激环境的要求。这些要求虽然有不同的时间节点,但是每一个都至少要间歇性地分配注意才有可能成功完成。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我们需要协调人员、任务以及环境,这极大程度地依赖于大脑的执行力。当我们出色完成多重任务时,大脑中会有一种“心流(flow)”——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概念——用来形容深层次、放松、创造性的心理体验。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内在指挥官是一个真正的大师,指挥我们的行动共同创作和谐的“乐章”。这种体验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甚至振奋人心的。想象一下你正准备一顿由几个主菜构成的大餐时的喜悦感。你需要烹饪、装盘、布置餐桌。毫无疑问,这很有压力(尤其是当一切并不如著名烹饪大师鲍比在网络美食节目中表演得那么顺利的时候),但是这也会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满足,尤其是当你享受烹饪过程的创造性的时候。那种高效、自如的切换注意力的感觉会让你感受到执行大脑精确的控制与协调。

做一个“傀儡”感觉就远不如此了——你被快速地向不同的方向牵拉着。虽然我们尽力让孩子远离这种体验,但是我们无法将他们从不可避免的繁忙、复杂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同时面临多项任务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是否能高效运用执行力的技能决定了是我们控制任务还是任务控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