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担忧的时代迹象
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意识到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精神疾病类药物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问题行为和过激情绪的干预,甚至还没有证实有任何明显的潜在精神疾病迹象的孩子也在被迫使用药物。2006年,《普通精神病学档案》报道: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比例是惊人的。2002年这些药物的使用频率是1993年的5倍多(你可以想想今天会是什么情况)。服用这些药物的人大部分并没有精神疾病,他们只是具有攻击性、愤怒或情绪失控的孩子。
这样的现状极易使人愤慨,也容易让人产生关于制药公司与医生之间勾结的阴谋论的联想。然而这个数据里还包含着成千上万一对一的私人咨询室开出的药量。这到底是怎么了?其实并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弄清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药物治疗。毕竟,是我们——家庭、学校和社区——要求孩子接受治疗的。我们应该责备医生用药物来停止那些看起来无法自我控制的孩子声音越来越大的叫嚷吗?与此同时,我也见过有些武断的家长要求医生给孩子开一些精神类药物。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减少药物的使用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改变。
在我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这些接受药物治疗的孩子打交道,有时候这些药物对于一个试图保持自己与现实世界联系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曾不止一次地,我把孩子转介到相信药物能解决问题的医生那里。也有一些时候,问题的原因很清晰,我知道从哪里入手可以改善孩子的情况。但大部分时候情况要更为复杂——造成问题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性的。有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忽视以及情感资源的匮乏。但就我看到的而言,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我们对资源的分配越来越遵循“经济”原则了。在美国,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工作而不是家庭中,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而父母对家庭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很遗憾,加拿大、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情况了)。与家长一样,许多老师也很少花心思和时间来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回应儿童的需求了。儿童富有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目中无人的行为问题只能通过成人的关注或药物得到缓解。对许多家庭来说,给予孩子足够关注的代价是难以承担的。就像一位妈妈说的:“如果我辞职去照顾布兰登,谁来养活我的另外两个孩子?”这样的话道出了家庭在养育子女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无奈,也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许多人把药物看作救命稻草。除非我们社会的重心有所改变,否则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