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促进社会性发展
当我们说做一个“计划者”时,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自我管理或工作效率。这当然是计划的一方面,但是计划同时也会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为什么呢?因为计划能使个人的人际知觉转化为社会行为。例如,一个女孩知道最好的朋友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并且在朋友生日之前提前预定了礼物;而另一个男孩则在10点55分匆匆忙忙冲进7-11给爸爸买生日礼物。这个小女孩无疑会被认为是更会顾及他人感受并且更会关心他人;这个男孩不见得不重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然而他的缺乏计划的行为却在传递一种与自己真实感受不同的社会信号。
一次,在我的“了不起的好孩子(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工作坊里,一个小组决定出一本叫作《奇怪却真实的动物现实》的书,他们打算把卖书的钱赠与当地一个动物保护机构。每一个组员都有自己具体的责任和详细的时间安排,他们需要协力来完成这个项目。当我在规定好的日期问欧塞他负责部分的进展如何时,他脸色发白,直直地盯着我,然后说“还没有做完”。我们都感到十分失望,因为协作是这个团队最重要的主题,也就是说每个成员都要承担对其他人的责任。当团队成员问欧塞“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只是耸耸肩。我知道欧塞对这种情形感到很紧张,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乐于帮助小动物,而且他和其他孩子的关系非常亲密,但是缺乏计划的他却向其他团队成员传递了一个“这个项目对我并不是很重要”的信号。这导致欧塞要通过后续很多次集体活动来重获大家的尊重。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人为我们提前做打算是十分奢侈的,对此我们需要回报感激和尊重。善于目标导向思维的年轻人更容易协调自己的社会生活,如“我已经一星期没有看见迪莉娅了,我要在她去露营之前和她提前约个时间”。他们不会让别人感到不爽,如“杰斯生气了,因为我没有在约定好的时间赶到。当我骑自行车到那里的时候,他已经走了”。他们利用自己的计划能力实现人际目标,如“如果我想要朋友们来我家并且希望他们下次还会再来的话,我需要清理一下游戏房间”。
促进社会性计划的有效方法:
•确保孩子们有一个日历。小一点儿的孩子喜欢那些五颜六色、代表不同事物的小磁块儿(例如“图书馆日”),他们可以把这些小磁块儿放在合适的日期上。
•帮助孩子整理一个通讯录以及一些重要日期的清单,方便孩子提前为朋友们挑选、准备贺卡。
•让孩子做一个存钱计划。和孩子讨论为了买某件特别的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每周需要存多少钱才能在约定的时间前存够。
•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例如在电话机旁边放一个笔记本,提醒孩子们在打电话的时候及时记录。
•让孩子参与到策划集体事务中,比如家庭野餐,并且在野餐过程中肯定他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