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开展DHI测定应用效果概况
1995年“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正式实施,此后上海、西安、杭州建立测试中心,成为最早的3个试验地,开始了规范的DHI测试。1999年中国奶业协会成立了“全国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委员会”。2006年,农业部启动畜禽良种补贴项目,对8个省市9万头奶牛开展生产性能测定补贴试点工作。同年,中国奶业协会组织开发《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信息处理系统CNDHI》。2007年中国奶业协会组织制定了《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行业标准,并同全国畜牧总站联合出版了DHI测定科普手册。自2008年开始,农业部对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25万头奶牛进行补贴,并且全国畜牧总站向全国现有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统一配发标准样校正仪器。DHI测定已逐渐纳入我国荷斯坦奶牛育种内容之一,也逐渐被奶牛场管理者认识和重视。
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28个省(市、区),超过40多万头牛参加了DHI测试。上海开展DHI测试工作10年来,奶牛平均单产位居全国之首。据测算,参与DHI测定的牛群平均每头母牛5年间产奶量约增加1924kg,每年约385kg,增产幅度为6%,并且牛奶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据统计,2003年参加DHI测试的牛群平均产奶量达到7953kg,年增长率为4.2%,SCC(乳体细胞数,指1mL牛奶中所含的体细胞数量)下降4.8%。陕西省DHI技术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奶牛养殖场通过DHI测定,奶产量由7000kg上升到现在的8500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提高。DHI报告不仅仅应用于指导奶牛经营管理,还为公牛的选育提供了可靠而准确的依据。DHI测定实现了牛场及不同牛只之间生产性能的比较,扩大了种子母牛的选择范围。同时,DHI报告中的SCC,可作为乳品加工企业进行乳品质量监测的依据,使生产企业不断提高鲜奶质量和安全。西安DHI测试中心,其服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陕西省,而且还向外服务到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也使这些地区奶牛的生产性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建成23个省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DHI测定范围已覆盖20多个省份,农业部对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年补贴资金超过2000万元。同时,中国奶业协会公布:至“十一五”末,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规模牛场已超过1000个,总测定规模达46.7万头,获得数据量超过326.1万条。从这些数据看,尽管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但这项技术的应用正在全国迅速推广,也被越来越多的奶农所接受、认可和信赖,并成为牛场生产中最重要、有效、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
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参测奶牛的数量还是牛场的生产管理水平、牛群遗传水平及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近2年来一些奶牛养殖小区、专业户也纷纷加入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改变了过去国有规模牛场单一参加测定的局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随着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专业户的积极加入,中国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一定能蓬勃发展,逐渐形成我国独特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