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细胞对原料奶物理特性性能的影响
2025年09月26日
第五节 体细胞对原料奶物理特性性能的影响
体细胞数的变化对pH、黏度、电导率、热稳定性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如表8-9所示。
乳房炎期间,牛奶pH有升高的趋势,但不同研究结论之间存在差异。牛奶的pH变化对奶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干酪生产更为关键。由于奶牛乳腺细胞受到损伤,使得血液中的部分成分,特别是矿物质成分渗透到牛奶中,造成牛奶电导率和氯糖数升高。体细胞数升高通常会增加牛奶的黏度,由于体细胞在遇到表面活性剂时会收缩凝固,使细胞释放脱氧核糖核酸而产生凝集。细胞越多,凝集状态越强,出现的凝集片越多,牛奶的黏度越大。
牛奶中的矿物质、尿素氮、乳清蛋白含量等因素对牛奶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牛奶中的钙、镁与磷酸盐、柠檬酸盐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是保持牛奶的热稳定性的必需条件。体细胞数过高时,牛奶中盐类的变化将直接引起鲜牛奶热稳定性降低。牛奶的热稳定性也与牛奶中尿素氮含量有关,奶中尿素氮含量越高,奶的热稳定性越好。当体细胞数升高时,尿素氮含量下降,导致牛奶热稳定性降低。此外,乳清蛋白含量对凝乳时间也有显著影响,乳清蛋白含量越高,凝胶越易形成,而乳清蛋白含量随着体细胞数升高而显著增加,因此体细胞数高的牛奶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
表8-9 体细胞数与原料奶物理性特性的关系(x±SD,N=530)
资料来源:张和平、张列兵,《现代乳品工业手册(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注:a为原料奶的黏度,b为牛奶与乳房炎检测试剂混合后测定的黏度。NS表示P>0.05不显著;*表示P<0.05水平显著;**表示P<0.01水平显著;***表示P<0.001水平显著;带有不同字母标记的数据间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