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奶牛淘汰的因素

一、造成奶牛淘汰的因素

1.围产期疾病

围产后期疾病:乳房炎、子宫炎和产后瘫痪高发,这3种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殖机理的恢复,使奶牛繁殖力下降。产后奶牛非常虚弱,易患这些疾病,特别是胎次越高,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高。

分娩期疾病:助产、难产、死胎和胎衣不下等的发病状况越来越严重。

营养代谢性疾病:酮病、脂肪肝、真胃变位等给高产奶牛群的危害越来越大,使奶牛围产期淘汰居高不下。产后1个月内的淘汰率占总淘汰的20%,产后2个月内的淘汰率占25%。这就要求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新产牛的死淘。

2.肢蹄疾病

由于管理出现问题和失误,导致奶牛出现肢蹄疾病,肢蹄疾病造成奶牛的痛苦,影响食欲,严重跛行影响奶牛的休息、采食和行为,从而降低了奶牛的产奶、繁殖和生存能力,造成奶牛被淘汰。

3.小犊牛疾病

犊牛断奶前发病率最高,造成死亡的病因:腹泻占57%,呼吸道占47%,其他如关节肿大、脐带炎、消化道卡他占6%;而断奶后呼吸道疾病占47%,犊牛患腹泻,产前被淘汰概率提高2.5倍,有腹泻治疗史的青年牛,推迟进入产奶期的几率高出2.9倍。

4.久配不孕症

奶牛超过3个配种周期不能及时配种就会出现不孕症,不孕症使奶牛产奶时间拖长,产犊间隔延长,产奶量下降,失去饲养意义而被淘汰。产后疾病的受胎率降低近40%,空怀率降低30%以上,空怀天数增加10%以上。产后不明显发情症状不明显因素增加2.1倍,后续发情不明显概率提高1.7倍。

5.低产、疾病、异性双胎、公犊

低产牛是淘汰的另外一个原因。患结核和布病的奶牛一律淘汰。异性双胎的母犊牛坚决淘汰。公犊牛由于不产奶,饲养价值不大,产后进行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