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性能测定经济效益

二、中国生产性能测定经济效益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起步较晚,1992年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的扶持下,天津启动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1995年,农业部实施“中-加奶牛综合育种项目”,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逐步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2006年,全国畜牧总站根据农业部《关于下达2006年畜禽良种补贴项目资金的通知》(农财发〔2006〕84号)文件要求,组织北京、上海、天津、山东、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和宁夏8省(区)项目单位,开展DHI测定工作,受到广大奶农的欢迎。2007—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文件和《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办〔2008〕122号),明确提出要“切实做好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工作”。2008年11月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08年奶牛生产性能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财〔2008〕150号),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8个项目区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实施5年以来,国家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补贴,基本确定了项目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全国经过农业部认证的DHI测定中心由2008年的18个增加到目前的22个,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场由2008年的592个发展到2011年的1054个,参测奶牛头数由25万头增加到46.7万头,完成测定记录326万条。2010年全国参测牛只平均测定日单产23.12kg、乳脂率3.71%、乳蛋白率3.30%、体细胞数55.82万个/mL。

目前在中国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牛场的投入约为50~80元(每头牛每年测定10次,每次5~8元),约占牛场总成本的0.5%~0.8%,但是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一是可以增加产奶量。通过综合运用生产性能测定报告科学管理牛群,最低可以增加1kg的高峰奶,平均每头牛1年可增加250kg产奶量。扣除增奶成本约150元,可增加效益350元。二是降低奶损失。当体细胞数降到40万以下水平,每头牛平均每天可减少奶损失0.4kg,仅此一项年可增加产奶量约120kg,以1kg奶3.6元计算,可增加效益432元。三是减少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降低治疗费用和牛只淘汰率。四是提高乳品质量增效。应用DHI技术可有效调控牛奶成分,提高鲜奶质量,如果牛奶以质论价,奶价自然提高,可以得到乳品加工厂的额外奖励。

据有关资料报道,宁夏是全国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最早的省区之一。宁夏平吉堡奶牛场从2001年开始应用DHI技术,到2008年平均泌乳牛单产由6789kg提高到8600kg,牛奶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平均在3.6%、3.05%、25万~30万个,牛奶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奶价高于全区内平均值的40%以上,截至2012年12月累计测定奶牛9万头。宝鸡市澳华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从2009年5月到2010年6月应用奶牛DHI技术仅1年时间,305d泌乳牛平均单产4565kg/头提升到了7102kg/头,呈明显持续上升趋势。该公司牛群平均体细胞数由113.17万个/mL下降到54.74万个/mL,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每头泌乳牛平均单产提高了2607kg/头,按该场每月平均送奶样247头,奶价3元计算,仅提高生产水平一项就增加收入193万元,效果明显。

陕西省在实施“中-加奶牛综合育种项目”时,西安现代农业总公司畜牧公司下属5个牛场及省内部分牛场应用DHI技术,经过短短的4年应用,奶牛平均单产都有明显提高,体细胞数都有明显下降。详见表3-1。

表3-1 西安市奶牛育种中心DHI测定情况表

资料来源:童建军,《奶牛》,三秦出版社,2013年。

陕西省奶牛DHI中心对从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连续参测40个月的10个牛场的测定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10个牛场平均体细胞数由2009年的61.52万个/mL下降到了2012年的48.71万个/mL,日平均产奶量由2009年的23.25kg提高到2012年的26.33kg,高峰日也由138.12d缩短到了92.73d,脂蛋比在正常范围内,详见表3-2。

表3-2 关中连续测试牛场DHI应用情况表

资料来源:童建军,《奶牛》,三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