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日常管理
1.刷拭牛体
(1)作用:奶牛生性好洁,每天给奶牛刷拭身体,可以清理奶牛身上的土渣和粪便,既能清除体表污垢、尘土和粪便,保持毛皮清洁,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和提高产奶量。同时,借助于刷拭,还可以防止体外寄生虫的滋生和养成奶牛温顺的性格。
(2)步骤:刷拭应按照头颈—前躯—中躯—后躯—四肢—蹄部的顺序进行。污染部分要用温水洗净擦干,水洗面积要小,勿在低温、风大的环境中洗刷牛体,以防感冒。
2.奶牛修蹄
注意修蹄问题。肢蹄作为奶牛运动器官,对奶牛的生活和生产极为重要。奶牛的蹄病和蹄形不整齐,都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使产奶量下降。严重的腐蹄病会造成奶牛瘫痪、罹患败血症。长蹄和蹄底赘生物,会造成弱系和腿部弯曲,使奶牛很快失去生产能力。奶牛每年要修蹄1~2次,并及时治疗患病肢蹄,奶牛定期进行蹄部药浴是十分必要的。
3.温湿度控制
(1)地面泥泞:泥泞的地面明显减少奶牛干物质进食量,泥泞深度每增加2.5cm,能够降低奶牛干物质进食量2.5%。奶牛在30cm深的泥泞中,饲料进食量要比在非泥泞的地面下降30%。饲料进食量随着奶牛产奶量的减少也会下降,在泥泞环境中饲养的干奶牛,也面临很大的健康风险。
集约化奶牛场管理主要是硬化地面,在奶牛经常集中活动的区域(如采食区、通道、饮水点周围、挤奶厅和待挤区等),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可以长期有效地抵抗牛群践踏,防止地面泥泞,也便于排水和粪尿清理。硬化地面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以防止奶牛滑倒造成损伤,但混凝土配方不合理、施工粗糙的地面可能对牛蹄是有害的。
奶牛自身并不喜欢硬地面,必须有运动场,运动场内设凉棚、补饲槽和饮水槽。运动场和卧床尽可能做成软质地面。所有地面都应有一定坡度,也符合奶牛卧倒时的趋坡特性。与混凝土地面相比,大部分时间在软质地面活动的母牛其爬跨率提高3~15倍。无遮雨棚的土运动场坡度应更大一点,保证土运动场不积水;设置围栏保护雨天的土运动场;定期维护土运动场。空怀母牛集中一群,饲养在有一定面积土运动场的牛舍,便于它们互相之间的发情活动,进而提高发情检出率。
(2)圈舍潮湿:冬天圈舍的潮湿,加重了圈舍的寒冷程度,即使保暖圈舍,也是非常寒冷,同时如果通风不畅,空气会变得十分污浊,有害气体CO2、CH4、NH3、H2S等浓度剧增。炎热夏季圈舍潮湿,奶牛热应激急剧上升,降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严重威胁奶牛健康。
4.饲喂栏枷
(1)自锁式颈枷:自锁颈枷作为奶牛的饲喂栏枷。制作工艺是按奶牛圈舍饲喂道两边隔栏,将每个“A”形栏相连,总间距75cm,隔栏高104cm,上横栏有卡锁装置,卡锁与连杆相连。每排栏杆设2~3个控制手柄,可以控制2~3批奶牛或单个奶牛。当奶牛低头采食时,活动连杆运动到连杆卡锁处,搬动手柄,活动连杆全部被锁死,此时奶牛只能在自己的槽位处活动。奶牛采食结束,搬动连杆手柄,活动连杆复位到原来处,奶牛就可以自由活动了。自锁式牛颈夹宽度尺寸可根据成母牛和后备牛个体大小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饲喂锁定时间为1h。牛舍设计要平衡卧栏数量和颈枷数量的关系。散栏式饲养,颈枷数量可以少于奶牛饲养量10%,卧栏数量可以是颈枷数量的90%~100%,牛均采食位70~80cm。缺点是检疫困难。TMR自由采食下,采用挡颈杆,牛均采食位60~70cm。4列式牛舍,自锁颈枷锁定饲喂和使用挡颈杆自由采食相比,前者干物质进食量下降3%~5%。与正常饲养量相比,过载(卧床的130%)牛舍的奶牛挤奶后采食量也下降。不应为了降低牛均建设成本而使牛舍过载,效益不合算,管理也不便。一般过载10%对奶牛生产的影响不大。
自锁式牛颈夹适应规模化牛群管理的需要,对于奶牛养殖场的日常工作来说具有非常多的好处。自锁颈枷可以实施奶牛定位饲喂,特别适合TMR饲喂,避免奶牛抢食,造成奶牛体况不均;方便对牛群或个体奶牛进行检疫、治疗、免疫、发情检查、配种、定胎探查、产犊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
(2)倾斜式颈枷:自锁颈枷的适当改进型,饲喂栏枷向饲喂通道侧倾斜20°,可以使奶牛采食面延长14cm而提高采食效率。缺点是TMR车上料过程中,易对设备造成损坏,饲喂通道应该保持合理的宽度。
5.奶牛饲槽
饲槽表面可以用塑料、瓷砖等材料加以覆盖。生产管理中,槽道上料保持连续均匀,饲槽面平滑度以及饲槽整理频度都可以提高奶牛的食欲和采食效率。粗糙的饲槽,牛采食时的舌头侧面最容易伤害;但过度光滑的饲槽,容易造成饲槽中饲料堆积,需要更频繁地整理饲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