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布局
1.规划依据
(1)法规条例:国家法律:《畜牧法》(2006年)、《动物防疫法》(2008年)、《环境保护法》(2015年)、《食品安全法》(2015年);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
(2)标准规范: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GB16568-1996)、《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1999)、《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16567-1999)、《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地方标准:《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047-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48-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NY 5049-2001)、《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471-201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等。
(3)相关文件: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标注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注管理办法》;中央、地方各级政府有关发展奶牛的文件及法律条例实施细则和办法等。
2.场址选择
(1)根据现场情况(地形、地势、水、电、道路、气候、周围环境、养殖规模等)和业主方的其他设计要求,选取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养殖场用地。
(2)场址应选交通便利、供电稳定的地方,附近应有充足青、粗饲料供应地。
(3)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距离居民区、交通要道和偶蹄动物养殖场≥1000m,距离动物屠宰加工厂以及畜禽交易市场≥3000m。
(4)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下风向,但不应选在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等容易造成污染企业的下风向。
(5)应选在地势较高、气候干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质良好、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点。
(6)场区水源条件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饮水还应清亮透明,无异味、怪味。水中总的固体含量不能超过1.5%~1.7%,饮用水质量指标中的重金属、有害元素、离子以及酸根离子取其下限,微生物大肠杆菌数量≤1万个/L。
(7)水源保护区、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区、动物疫病常发区及易受洪涝威胁山谷洼地区等不得建场。
3.功能布局
(1)布局原则:按功能分区布局,保证生产系统良性运转,保持周围良好生态环境,满足食品安全产地环境要求,依据主导风向、场区地势、场区周边道路、环境等先总体布置,再局部布置,综合考虑规划顺序:核心功能区→辅助功能区。
(2)功能分区:可有5个功能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病畜隔离区以及粪污处理区。依照风向依次布局,生活区在主导风向上风向,粪污处理区在下风向。生活区及管理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彼此距离≥50m,各牛舍间隔距离≥8m,粪污处理区与生产区间距≥300m。
生活区:宿舍、食堂、浴室、卫生间、车棚等。
管理区:大门、门卫值班室、办公用房、档案资料室、计算机管理房、停车场等。
生产区:各种牛舍(犊牛岛、犊牛舍、育成牛舍、青年牛舍、泌乳牛舍、干奶牛舍、产房)、运动场、挤奶通道、挤奶厅、质检与化验室、人工授精室、胚胎移植室、精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干草库、青贮窖、地中衡、喂饲车库(棚)、消防设施、配电房、集中供水间、锅炉房等。
病畜隔离区:兽医室、治疗室等。
粪污处理区:贮粪场、沉淀池及其他粪、污水处理设施等。
(3)配套设施规划:场区配套设施有围墙、消毒池、消毒通道、消毒室、更衣间、卫生间、发电机房、有机肥加工车间以及场区通信、道路、管线、运输、绿化等。配套设施规划包括道路规划、电气规划、电信规划、给水规划、排水规划、消防规划、防疫规划等。
道路规划:保障贮存在场内的青、粗、精饲料,饲料车在各牛舍与贮料场之间往返,不出场区。运送牛粪的车辆在各牛舍间往返,在粪肥加工车间专设的位置卸粪,加工后的粪肥从车间另一端运出场外,运粪车不与外界接触。进入生产区人员要经过消毒通道,消毒、更衣、洗手。病、死牛从污道运到无害化处理区进行无害化处理;淘汰牛在生产区外装车运出,运牛车不能进生产区。运奶车必须消毒后才能进入挤奶厅。运料道(净道)和运粪道(污道)分开,尽量减少交叉。道路每日清扫,一定时间消毒,宽度满足车辆转弯半径需要。
电气规划:电力规划,估算场内总的用电容量,选择变压器容量。全部电力电缆建议采用地埋方式敷设。场内有备用电源及发电机组。电信规划,尽可能做到符合场内多数所用通信设备用户需求。
给水规划:水源,自来水或地下水,建议自备深层地下水井。日用水量包括生活用水、牛饮用水、冲洗用水、其他。给水系统,敷设给水管道,埋入地下,在场区内布置成环形,供各个用水点。水质符合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排水规划:污水量是生产和生活污水总量。污水系统:污水经暗的污水沟收集后,排往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雨水系统:雨水系统采用明的排水沟,直接排向场区外。所有排出水质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消防规划:各设施均按照国家消防法规配备手持式灭火器、消防桶等设备。消防水源采用场内水源(也可就近采用自然水源),消防水量≥35L/s,火险延续时间为6h。室外消防管道与生产、生活用水管道合用,管道布置采用环状、枝状相结合的管网系统,管径为DN150。生产区、草料库内间距约为30m布置消火栓,室外沿道路敷设消火栓,消火栓距路边≤2m。
防疫规划:整个牛场以下几个地方设置消毒设施:①场区大门:设置消毒池、洗手池、紫外线灯、喷雾器等,凡进出奶牛场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区域。车辆通过消毒池和喷雾器进行消毒,外来车辆只能停留在管理区,严禁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的车辆(如TMR车、清粪车等)也和外界隔离,不允许随意进出奶牛场。②生产区设置消毒室,所有人员必须由消毒室进出生产区,设有洗衣房、消毒垫、淋浴室、更衣室、洗手池、紫外线灯等。
最终达到满足牛场生产生活需要,发挥场地、设施设备功能最大化,满足业主要求的其他功能,如参观、生态、环保等。
4.人员配置
(1)管理人员配置:场长、副场长、办公室人员、财会人员、兽医配种员、奶品检化验员等。
(2)生产人员配置:挤奶工人、牛舍管理人员(泌乳牛舍、小育成牛舍、育成牛舍、青年牛舍、产房、犊牛岛)、饲料管理人员、水电工、清洁工、门卫、司机等。
5.饲养工艺
依据生态环保型畜牧业要求、牛场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利用率和场地养殖规模的大小,在场地先被确定的情况下,奶牛场决定采用的饲养工艺及流程:散栏饲养、拴系式饲养、人工饲喂、自动饲喂、TMR饲喂、牛舍跨度、自动饮水槽、水冲清粪、人工清粪、机械清粪、集中机械挤奶或者舍内管道挤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