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预防措施

五、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是常见的一类疾病,它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的好坏密切相关,必须有意识地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注意疾病的预防工作。

(1)预防可减少酮病发生,应建立完善的酮病监测制度。奶牛酮病重在预防,应早在奶牛进入产奶高峰期前,就开始控制精饲料的饲喂量,以防奶牛因过肥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2)加强对病牛的护理,调整饲料,减喂油饼类等富含脂肪类饲料,如豆饼、胡麻饼、葵花饼等,增喂甜菜、胡萝卜、优质干草等富含糖和维生素的饲料,限制高能量的浓厚饲料的进食量,增加干草喂量。按干物质计,精粗料比例以30∶70为宜;按混合料计,精料量3~4kg/d,青贮15~20kg/d,干草量不限。

(3)适当运动,对妊娠后期和产犊以后的母牛,应适当减少精料喂量。奶牛体况评分保持在2.5~3分(5分制)为宜,超过此标准即可认为过肥。

(4)高产奶牛临产前后,定期用25%的葡萄糖和20%的葡萄糖酸钙各500mL,1次静脉注射,积极预防酮病。加强奶牛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缩短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时间。出现酮病后,根据相应症状做出诊断,及时对症治疗,如果并发其他疾病,还需同时治疗其他疾病。

(5)产前2个月应停奶,保证胎儿和母牛的营养。停奶后,应减少精料的饲喂量,增加优质干草的饲喂量,不要饲喂劣质饲料以及含乙酸、丁酸较多的青贮饲料。此时使用干奶期精料,不可使用产奶期精料;产前2周开始给奶牛补饲产奶期精料,并适当补钙;还可应用瘤胃调节剂,促进奶牛食欲。

(6)产后应立即恢复饲喂高钙饲料,在日粮中可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氧化镁、草木灰等,能有效地防止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提高其抗病能力;如果母牛食欲不佳还可适当喂食龙胆町、人工盐等健胃消食药。产奶期间,根据产奶量及时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必要时可用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蛋白额外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产奶高峰期,1kg精料要添加脂肪60~80g,日粮粗蛋白质20%。同时应注意认真调配日粮,根据不同产奶阶段保持合理的精料和粗料比例。

(7)供应平衡日粮,粗蛋白含量16%~18%,使用粉磨碎的玉米,给予品质优良的干草或青贮饲料。不饲喂劣质青贮料;不随意更换饲料配方,消除各种应激因素;饲料中补充碘、钴、磷等矿物质;喂服丙酸钠,每次100g,2次/d,连用15d。

(8)在日粮中添加脂肪和饲料添加剂,以预防酮病的发生。在日粮中添加3%~5%的保护脂质,可以提供较高的血糖水平和较低的血酮水平。产前每天日粮添加3~6g尼克酸,直到产后2~3周。尼克酸影响日粮的适口性,注意添加量不应影响采食量。产前2周至产后7周,日粮中添加120g丙二醇,2次/d,酮病发病率可降低18%。莫能菌素对酮病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美国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应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