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节 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经验和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公牛培育进程明显加快,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的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不断增加,促进了奶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粮食转化增值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是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现代奶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种公牛培育力度不够大。目前大部分种公牛站的种公牛主要来源于活体引进,缺乏自主培育种公牛必要的手段和能力。二是育种数据比例偏低。国外开展DHI工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在政府项目的大力推动下,近几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逐步规范,但是由于整体测定时间较短的原因,有些奶牛没有系谱资料或资料不全,牛只的繁殖信息记录不完整,不能保证连续测定,造成可用于育种的有效数据偏低,影响了项目整体效果。此外,奶牛品种登记、体形鉴定和遗传评估等工作还没有有效开展起来,影响了奶牛繁育育种相关工作的推进。结合以上经验,在今后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