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脂率低

一、乳脂率低

乳脂率低可以分为2种情况,即乳脂降低和低脂测定。

1.乳脂降低

1)定义:指乳脂率以前高,现在低。

2)特征:牛只体重增加,过量的精料采食(高于体重的2.5%),乳脂测定<2.8%,乳蛋白率高于乳脂率,牛群中许多牛发生症状,瘤胃酸中毒。

3)原因:

(1)日粮中精粗料比例失衡:基础日粮中的精、粗料的比例直接影响着奶牛瘤胃的发酵类型,进而决定发酵后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的种类。当饲料精料过时多会产生大量乳酸,而奶牛瘤胃内数量有限的乳酸分解菌无法将过多的乳酸转化,就会造成乳酸蓄积,奶牛出现瘤胃酸中毒,同时精料含量过高时,会抑制瘤胃发酵产生乙酸,而乙酸是乳脂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之一。

(2)粗饲料的质量不合格:优质苜蓿干草较劣质干草可将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提高800~1200kg,同时可将乳脂率提高0.1%~0.2%,乳蛋白率提高0.03%~0.06%,乳糖提高0.02%~0.04%,无脂固形物提高0.05%~0.09%。因此,粗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牛奶中乳脂率的高低。在粗饲料中,以牧草、青干草、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较高,如果这些优质粗饲料的供应得不到保证,就会降低乳脂率。

(3)粗饲料加工细度不合格:加工颗粒过小,会使其通过瘤胃的速度加快,瘤胃微生物无法充分地对饲料进行消化,从而导致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减少,并且饲料颗粒的减小增大了微生物与饲料的接触面积,使饲料的发酵更为完全,瘤胃pH值下降。试验表明,改变青贮饲料的长度会使乳脂率及乳脂矫正乳产量都有所下降。但同时,如果粗饲料颗粒太长,在瘤胃中的存留时间过长,后送速度较慢,会限制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因此,粗饲料颗粒的长度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4)日粮中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不足:NDF是指1.18mm孔径筛上物的纤维含量,它具有刺激奶牛咀嚼活动的能力,同时能促进奶牛瘤胃内容物固、液两相分层,通过调节唾液缓冲液分泌和瘤胃pH值来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和乳脂率。当饲料中NDF水平过低时,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减少,可导致乳脂合成变少,乳脂率降低。

(5)牛奶体细胞数过高:由于牛奶体细胞数过高会造成乳房炎,降低乳腺的合成能力,且牛奶中脂肪水解作用增强,因此高体细胞数牛奶中的乳脂含量会有所降低,且含有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影响牛奶品质。

4)乳脂降低的应对措施:

(1)降低日粮中精料的含量,提高优质粗饲料的供给。

对于20kg产奶量的奶牛,日粮中精粗比一般为45∶55较为合适;25kg产奶量的奶牛为50∶50;30kg产奶量的为60∶40,精饲料的添加量随产奶量的多少而变化。

表4-4 不同产奶量水平下的精饲料喂量

资料来源:翟少伟,《中国荷斯坦牛乳尿素氮与蛋白质营养关系的研究》,浙江大学,2006年。

(2)尤其要注意在泌乳早期,严格控制奶牛精料的采食量。

(3)提高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使其不应低于26%~28%。

(4)向泌乳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缓冲剂。

添加缓冲剂能够保持奶牛体内氢离子浓度的正常,减小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造成的氢离子浓度波动,防止瘤胃酸中毒,使瘤胃pH值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利于瘤胃内细菌的有效繁殖,此外,缓冲剂能冲淡瘤胃液,增加瘤胃液的外流速度,并增加乙酸浓度,进而提高奶牛的乳脂率。

添加缓冲剂的前提条件是,高比例的玉米青贮饲粮;日粮中纤维含量低;高精料进食量;夏季泌乳牛食欲不振,进食量显著降低;乳脂率过低;精料颗粒太小;热应激环境等。

奶牛日粮常用的缓冲剂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镁、氧化镁、膨润土等。碳酸氢钠的用量按精料的1.4%~3.0%,或日粮干物质进食量的0.7%~1.5%。氧化镁的用量为精料的0.7%,或日粮干物质进食量的0.3%。

(5)补充优质蛋白质饲料。

(6)使用优质青贮饲料。

(7)使用优质粗饲料,并将粗饲料颗粒加工到适宜长度。其中优质粗饲料(苜蓿和羊草)长度>4cm为宜,低质粗饲料可以短一些,一般在2~4cm,但不应低于1cm。

2.低脂测定

(1)低脂测定的特征:牛只瘦,干物质采食量低,乳脂率为2.5%~3.2%,泌乳天数超过120d。

(2)引起低脂测定的主要原因:

①日粮中能量不足。泌乳期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如果日粮中能量不足以补充奶牛损失的能量,就会造成能量的负平衡,机体就会动用体脂来转化为乳成分,造成体重下降,泌乳量减少,乳脂率降低。②饲料配方营养不均衡。

(3)低脂测定的应对措施:

①平衡饲料配方;②饲喂高质量的饲料;③增加干物质的采食量;④饲喂高能量的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