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牛的体细胞

一、奶牛的体细胞

1.体细胞

(1)体细胞:体细胞英文为somatic cell,是奶牛泌乳过程中,因新陈代谢或者疾病影响,造成牛奶中细胞数明显增多的现象,这些细胞统称体细胞。主要是多种类型白血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约占牛体细胞数95%;少量乳腺组织死去脱落的上皮细胞,占牛体细胞数的5%左右。牛奶中的体细胞通常即白血细胞,体细胞有2个来源:一是来自乳腺分泌组织中的上皮细胞(也称腺细胞);二是来自与炎症进行搏斗时而死亡的白血细胞。腺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是乳腺进行新陈代谢过程的产物,在奶中的含量相对恒定。而白细胞是一种防卫细胞,可以杀灭感染乳腺的病菌,还可以修复损伤的组织。因此白细胞在牛奶中的数量随奶牛的生理状态和健康水平有很大变化。

体细胞是通过体细胞计数来衡量。其数量多少是乳腺健康的标志,高体细胞数记录预示着大量白细胞的存在和乳房受感染概率较大。理想体细胞≤20万个/mL。体细胞≥30万个/mL,即引起产量下降;体细胞≥50万个/mL,奶牛已经患上隐性乳房炎,继续发展将成为临床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场3大常见病,控制不好每年带来的奶损失是非常大的。

(2)体细胞数:牛奶体细胞数英文名称是somatic cell count(简称SCC),是指每毫升牛奶中的细胞总数,DHI报告给出了当月奶牛的体细胞数。牛奶体细胞数(SCC)反映牛场奶牛乳房健康情况,牛群体细胞数是整个牛群乳房健康程度的标志。在正常情况下,牛奶中体细胞数一般在20万~30万个/mL。个体奶牛SCC直接反映了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并能反映防治措施是否有效。

体细胞数、体细胞评分反映了该牛群的健康状况。参加DHI项目的每个泌乳牛都要进行体细胞检测。DHI报告提供全群奶牛各胎次每月体细胞数值和6个月的SCC值总结资料,可按照不同胎次统计出不同SCC水平的牛头数及所占百分比。DHI报告中提供牛群SCC的产奶量损失,应用该数据可以计算出奶牛场全年产奶量损失及直接经济损失。需要说明的是SCC的高低反映了乳房受感染的程度,而并非超过某一特定值就表示该牛一定患了乳房炎而需治疗。

牛只体细胞数是保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对于体细胞数较高的牛群,就应该密切注意饲养管理是否科学得当,查找奶牛生活的牛床、运动场是否潮湿泥泞,环境卫生及牛体卫生状况是否良好,挤奶设备的真空度、真空稳定性及消毒效果,奶衬性能及使用时间,挤奶机器配套与否,是否严格执行了挤乳操作规程,洗乳房的水是否及时更换,有无挤乳员突然更换,是否挤奶存在过度挤压乳头,造成乳房及乳头外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2.乳房炎

(1)病原菌: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奶牛患乳房炎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侵入,以及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因,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失宜、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病原由乳头管口侵入引起乳区被病原菌感染而发生的,感染的病原菌大多都是来自于奶牛生活的环境。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有细菌、真菌、霉形体、酵母菌和病毒等,种类多达80余种。

(2)临床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奶牛养殖中隐性乳房炎普遍存在。

临床型乳房炎:一般情况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临床型乳房炎中占70%以上,其次是化脓性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坏死杆菌、诺卡氏菌、克雷伯氏菌等。

隐性乳房炎:无任何临床症状,高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约占整个牛群的50%,隐性乳房炎约90%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虽无肉眼可见异常,然而乳汁在理化性质、细菌学上已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pH值在7以上,呈偏碱性,乳内有乳块、絮状物。氯化钠含量在0.14%以上,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下。

(3)预防控制:防控奶牛患乳房炎的关键是要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牛粪,给牛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消灭病原微生物生长滋生繁殖的土壤。给奶牛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卧床,避免奶牛挤奶、喂料、休息和大小便等过程中,长期被拴系在一个固定牛床上。及时清理、清洁牛体和牛舍的粪污卫生,避免牛体的后部、腹部和乳房浸泡在粪尿中,保证牛奶的卫生指标。同时也会减少奶牛乳房炎、肢蹄病、不孕症、难产等疾病的发生而影响奶牛利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