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方法

四、治疗方法

奶牛肢蹄病的治疗原则以清洗、消炎、止痛、补钙和强心补液等为原则。

(1)指(趾)间皮炎:首先保持蹄的干燥和清洁,其次局部应用防腐和收敛剂,2次/d,连用3d。病畜也可进行蹄浴。青霉素240万~400万U,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5mL溶解,再抽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mL,一次人字形注射。注射药物避开血管,在腕关节前上方或跗关节外侧上方,最好在皮肤松软处注射药物。先用酒精和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左手提起皮肤呈皱褶状,用8或9号针头刺入皮下,回抽仅见气泡无血液时,进行人字形皮下注射,注射后用碘酊棉球按压针孔,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一般连续注射2~3次即可。对有外伤或蹄底、蹄叉糜烂的病灶,要用5%至10%碘酊进行处理。

(2)腐蹄病: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局部用防腐液清洗,去除任何游离的指(趾)间坏死组织,伤口内放置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品,绷带要环绕两指(趾)包扎,不要装在指(趾)间,否则妨碍引流和创伤开放。口服硫酸锌,可取得满意效果。急性期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为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浴法。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并采用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

(3)指(趾)间皮肤增殖:在有炎症期间,清蹄后用防腐剂包扎,可暂时缓和炎症和疼痛,但不能根治。对小的增殖物,可用腐蚀的办法进行治疗,但不易成功。根治的办法是手术切除,手术的方法是将患畜侧卧或在修蹄架中站立保定,注射化学保定剂或电针麻醉,配合局部浸润麻醉,局部常规消毒后,沿增殖物周围将其彻底切除。

(4)蹄叶炎:首先应除去病因。急性或严重性蹄病可采用全身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多为抗炎及镇痛药。给抗组织胺制剂,口服苯海拉明0.5~1.0g,1~2次/d,也可应用止痛剂。瘤胃酸中毒时,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液,并用胃管投给健康牛瘤胃内容物。慢性蹄叶炎时注意护蹄,维持其蹄形,防止蹄底穿孔。如奶牛注射青霉素1万U/kg、双氢链霉素20mg、红霉素10mg,混合肌注能有效治疗蹄病。

(5)局限性蹄皮炎:清蹄后,首先暴露病变组织,切除游离的角质和坏死的真皮以及过剩的肉芽组织,然后用防腐剂和收敛剂包扎。如感染化脓时,可用抗生素控制,两指(趾)尖钻洞用金属丝固定于一起,在健指(趾)下黏一木块,以减少患趾负重,有助于康复。

(6)蹄糜烂:用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切除趾间坏死组织,硫酸铜和磺胺1∶4的混合物,或含土霉素2.5%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部,打上松馏油蹄绷带,并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饲养,2次/d,连用5d。

(7)白线病:先行蹄部麻醉,把蹄子表面的脏物清除干净,修去受损的疾病部位,完全清理所有坏死、松散和受损角质,对脓肿化脓的实施引流,然后用消毒液浸泡5min,打上松馏油蹄绷带,健康蹄套上蹄垫,悬空病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