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泌乳曲线
1.泌乳曲线
奶牛从产犊到干奶的整个泌乳过程中,产奶量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奶量为纵坐标,得到的泌乳期产奶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就叫做泌乳曲线,这是反映奶牛泌乳情况既直观又方便的形式。
泌乳奶牛从产犊、泌乳、受孕、干奶到产犊的全过程叫一个泌乳期。从中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泌乳规律,乳曲线是奶牛泌乳规律的表现,尽管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总产奶量,但泌乳曲线的波形基本上是不变的。可以用数学函数描述奶牛的泌乳曲线。见图6-4、图6-5、图6-6。
图6-4 产奶量随泌乳期变化的泌乳曲线
(资料来源:石璞、许尚忠,《奶牛DHI中的体细胞测定与奶牛场管理》,《中国奶牛》,2007年第6期。)
图6-5 泌乳曲线与体重、采食量的变化曲线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
图6-6 不同胎次泌乳曲线的变化
(资料来源:http://pic.sogou.com/。)
母牛从产犊后开始泌乳,到下次分泌前停止泌乳,这段时间称泌乳期。泌乳期的数学表达图像就是泌乳曲线,乳曲线分为4个阶段,即泌乳早期(0~70d)、泌乳中期(70~230d)、泌乳后期(230~305d)和干乳期(305~365d)。
(1)泌乳前期:奶牛在分娩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泌乳高峰;低产牛在产后20~30d,高产牛在产后40~60d产奶量达到最高峰,高峰期一般维持20~60d左右。低产奶牛时间短,高产奶牛达30~60d。以后便开始下降,每月下降约4%~5%,低产牛下降8%~10%。泌乳高峰期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增加精粗比例,高峰期峰值多出1kg奶,整个泌乳期能多产400kg奶。
(2)泌乳中期:高产品种最初几个月下降的速度较慢,到泌乳末期(妊娠5个月以后),由于胎儿的迅速发育,胎盘激素和黄体激素加强,抑制脑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因此泌乳量迅速下降。泌乳中期逐渐调整日粮结构,降低营养浓度,防止奶牛过肥的发生。
(3)泌乳后期:泌乳后约8个月到停奶前为泌乳后期。泌乳量进一步迅速下降,直至干奶。
2.能量负平衡
奶牛产后体重也开始下降,产后2个月左右体重降到最低,最低体重出现的时间比高产奶牛泌乳高峰出现的稍迟或是同时出现,之后体重又开始增加,至产后100d左右,体重可恢复到产后半个月时的水平,这一过程叫做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泌乳高峰约在产后40~60d。产后奶牛食欲不好,食入量很差,到产后95~120d食入量达到高峰。泌乳早期牛产奶多而又吃饲料不多,所以体重下降,到产后50~70d,体重减少最多,平稳一段后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泌乳后期怀孕末期上升较多。高产奶牛泌乳盛期失重达35~45kg,如果超出此限,就会对产奶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母牛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高产奶牛干物质采食高峰的出现比其泌乳高峰的出现迟6~8周,因而高产牛在泌乳盛期往往会陷入营养不良的状况,不得不分解机体组织来满足产奶所需的营养物质。泌乳初期,乳脂率产后很高,接着下降,到泌乳中期降到最低点,以后保持平稳,泌乳后期又逐渐上升。泌乳量与乳脂率相反,在泌乳的头2~3个月内,产奶量增高,乳脂率略有下降,随着泌乳期的进展,产奶量下降,乳脂率则逐渐增高。乳蛋白含量也随着泌乳期的进展逐步增加。乳糖和矿物质一般比较稳定,略有增加,到泌乳后期氯的含量显著增加,表明乳的成分接近于血液的组成。
3.泌乳曲线变化趋势分析
奶牛不同胎次泌乳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先增加到一个峰值后再缓慢降低至干奶,但是,随着胎次的增加高峰日产量逐渐增加,第1胎泌乳高峰月产奶量最低。产奶高峰日出现在第2泌乳月,且第3胎奶牛的泌乳高峰日产奶量最高。
泌乳曲线的波形中泌乳高峰的位置及其持久性对全期产奶量、乳产品的生产具备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总产奶量预测、泌乳曲线的遗传特性的研究、乳成分分泌规律的研究和泌乳曲线模型指导营养研究等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