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种期奶牛的管理

二、配种期奶牛的管理

1.21日妊娠率

20世纪80年代,美国奶牛临床繁殖领域引入21日妊娠率(21-day pregnancy rate)的概念,弥补情期受胎率(conception rate)的不足。我国常用的牛群管理软件绝大部分不具备计算21日妊娠率的功能。

(1)21日妊娠率的定义:是指在一个奶牛发情周期的21d期间,全部应配种母牛的实际妊娠率。不仅包括情期受胎率,还包括了配种率(heat detection rate)。它是衡量一个配种员在等待期结束之后的每一个发情周期(21d)内使牛群中待配牛怀孕的水平。计算公式为:

21日妊娠率=实际妊娠牛总数÷21d内全部应配种牛总数

计算式的分母强调的是应配种牛总数,而不是已配种牛总数。

(2)自愿等待期:国外统计平均值为58d,即产后58d内的奶牛不配种,配种员自愿等待,让奶牛恢复健康,子宫复旧,体况恢复,以便在开始配种时获得更高的繁殖力和整体效益。

越是高产的奶牛,其采食量越大,代谢水平越高,通过肝脏的血液循环越多,从而把雌激素和孕激素都代谢掉了导致奶牛发情行为不明显,发情时间变短,越是高产越严重,出现高产奶牛低繁殖率现象。加之奶牛60%以上发情时间在夜间,晚上10点至凌晨6点,观察不易,造成发情鉴定降低。对于可疑个体,直肠检查鉴定。对于发情的,适时配种。

(3)21日妊娠率制约因素:受下列5项发情检出率、母牛繁殖力、发情观察准确率、公牛繁殖力、输精技术率因素制约。

21日妊娠率=发情检出率×母牛繁殖力×发情观察准确率×公牛繁殖力×输精技术率

21日妊娠率5项制约因素中,21日妊娠率不仅度量情期受胎率,还度量与提高奶牛群体繁殖效率至关重要的发情检出率,可谓直奔主题、一矢中的。表6-5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

2.情期受胎率

公式是情期受胎率=本情期实际妊娠牛总数÷本情期全部配种牛总数

情期受胎率受下列四项因素制约:母牛繁殖力×发情观察准确率×公牛繁殖力×输精技术=情期受胎率

从严对上述4个环节把好关口,一般来说获得满意的全群繁殖效率是没有问题的。由于奶牛群体的不断扩大、奶牛群体繁殖管理面对的某些挑战异于往昔、牛群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强调决策反馈的高度时效性等等,使得应用情期受胎率来度量和监控奶牛群体繁殖管理的各主要环节显得力不从心。从情期受胎率受制约因素分析,其恰恰无法度量发情检出率这个最重要的环节。

3.年终受胎率

年终受胎率即总受胎率,公式为:

总受胎率=全年实际妊娠牛总数÷全年应配种牛总数

虽然在度量全群繁殖效率方面有一定价值,但由于只能在年底统计出来,对于规模化奶牛场来说,这种统计方式难以保证决策反馈的高时效性。换言之,如果全群繁殖效率发生问题,由于当时没有察觉,待至年底总结发现后也只能期待来年采取适当措施获得某种改进,这自然会造成由于决策反馈拖宕滞后而导致某些原可避免的生产损失。

4.三者关系

情期受胎率与21日妊娠率度量经产奶牛群体繁殖效率之间的差异很大,从表6-5中可以看出。

表6-5 相同的牛群数和情期受胎率,不同的妊娠率和繁殖率

资料来源:http://www.happykb.com/a/213994_2.html。

分析上表,A群和B群的情期受胎率皆为60%,是否据此就可断定2个奶牛群体的繁殖效率相同?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因为B群的21日妊娠率显著高于A群,这是缘于B群的发情检出率远高于A群。据此可以合理推论:使A群全群妊娠需要配种3.3次,而使B群全群妊娠则只需要配种2次。真正理解了21日妊娠率的含意后,对其在奶牛群体繁殖生产管理上的实际应用就会踏实许多。

举例说明,如果经产牛都于产后50d开始配种,产犊间隔要求为13个月,即390d,年终受胎率为85%。那么,我们期望21日妊娠率是多少呢?我计算的结果是只要21日妊娠率达到22.5%,就能顺利圆满完成上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