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HI报告指导选育提升

三、用DHI报告指导选育提升

首先,选育提升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良种登记+种公牛遗传评定+后裔测定+人工授精(AI)。长期的系统遗传改良工作是奶牛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不加强育成品种的选育工作,就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而出现品种退化。DHI测定报告使牛群改良计划得以实施,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母牛培育和遗传评定是奶牛育种的核心工作,利用优秀种公牛生产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是加速奶牛遗传改良的最有效途径,现代生物技术(遗传标记辅助选择MAS、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TL、胚胎移植核心群育种MOET、克隆CLONS)只是育种的辅助手段。牛场应把主要财力、物力、人力用在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培育、优秀种公牛选择和实施人工授精(AI)上。

其二,把握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技术要点:准确的个体生产性能测定和完善的记录系统,良种登记及组建高产核心群,优秀公牛的选择和后裔测定,利用人工授精(AI)和胚胎移植技术体系。通过4个途径,即种(优良品种——物质基础)、料(饲料营养——物质条件)、管(科学管理——技术措施)、病(群发病预防、常见病治疗——技术保障),不断地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在人工授精育种方案中,不需要很多的种公牛,选育种公牛的这条选择通径(即公牛父亲和母牛父亲)可以实现特别高的选择强度。一个牛群的总遗传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牛父亲和公牛母亲的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使牛群中不同的个体获得的繁殖机会不等,实现对下一世代产生不一致的影响。从种公牛优秀个体群中挑出适合牛场最优秀的3~5个体作为牛场种用公牛,在世代更迭中不断地选择,使牛群的遗传素质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由于高产个体在自然竞争中不占优势,高产奶牛群的培育必须通过不间断的选择才能实现。

其三,对牛场存栏高产牛选种选配:对种畜的选择叫选种,提高优良基因比例;把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公母牛进行组合交配叫选配,使后代取得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产生新的优良基因型。选种选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当代获得改进,而是期望下一代甚至其后多少世代的牛群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选择是以群体为基础,通过对个体的选择,最终在群体水平上得到改进。奶牛育种的选种效果受种公牛、种母牛等许多因素影响。奶牛群遗传改良的60%以上取决于对种公牛的选择。当然,对种母牛的选择也不能疏忽,要考查其繁殖力、饲料报酬率等,高产母牛繁育的后代形成核心育种群。公牛可以采用有后裔测定成绩的公牛、青年公牛、基因组验证公牛、性控精液或者胚胎移植公牛,公牛选择避免近交。母牛体重在600~700kg之间者,产奶量最高。体高与产奶量呈正相关,胸围与产奶量呈负相关,体高、体重较大的母牛,其产奶量也会较高;选择胸围太大的牛产奶量可能降低。饲料报酬率的遗传力为0.5左右,遗传力较高,容易通过选种来提高的。饲料报酬较高的奶牛,每100kg饲料单位能产奶100~125kg。母牛的受胎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遗传给后代的。但外界环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母牛的受胎率。高产奶牛在整个泌乳期中泌乳稳定、均匀,下降幅度不大,产奶量能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故泌乳均匀性的选择对奶牛具有一定意义。

其四,对牛场低产种母牛的配种选择:低产母牛配种选择主要是商品奶生产群,对母牛的选择主要提高生产性能、改变体形外貌。生产性能的选择包括产奶性能、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泌乳均匀性3方面。产奶量的遗传力仅为0.25~0.30(数越大越好),遗传力不高,产奶量的提高主要依靠饲养管理条件,必须将其同完善的管理及饲养结合起来,否则适得其反。乳脂率的遗传力为0.5~0.6,乳蛋白质的遗传力是0.45~0.55,非脂固体物亦为0.45~0.55。这些性状的遗传力都较高,通过选择容易见效。乳脂率高,则奶中蛋白质和非脂固体物的含量也会相应地提高。但产奶量与乳脂率之间呈负相关,在选择产奶量和乳脂率时综合考虑,以免顾此失彼。

其五,重点关注整个牛群的改良重点:对各项记录资料、牛群状况进行认真分析的前提下,确定牛群存在的缺陷,制定出改良的方向。改良的重点主要有以下2项,肢蹄和凹背。改良是提升产奶量和增强抗病能力,选配方式有2种。同质选配是为了保证本品种的优良特征继续保持,进行同质选配,原则是好的配好的,产生更好的后代。同质选配绝不允许所选的公、母牛有共同的缺点。因此,要注意加强选择,淘汰体质衰弱或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异质选配是利用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不同的公、母牛进行交配,目的是获得双亲有益品质的组合。高产奶组、高乳脂组采用同质选配方法,以巩固和扩大优良性状,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肢蹄和凹背应用不同的优良性状相互补充,以期获得双亲不同的优点兼备的后代,即品质较差母牛采用异质选配,达到目的后再转入同质选配。若某一个母牛存在的缺陷较多,选择改良性状时,应先选择急需改良的重点,加快改良速度,使其主要缺陷尽快得到改良。在奶牛品质改良的过程中,所改良性状决不允许用一个极端性缺陷去改良另一个极端性缺陷,只能选择具有该性状最佳状态改良效果来改良所存在的缺陷。严格禁止使用与母牛具有共同缺陷性状的公牛进行改良,防止缺陷基因的纯合。

其六,对高体细胞数泌乳牛只的处理:泌乳早期+高体细胞数+高奶损失,隔离(最后挤奶或分群)。CMT如果是临床型乳房炎,隔2h挤奶1次。如果CMT是阳性,乳腺注射抗生素—生产的奶单独处理—观察反应情况,如果反应不明显,改变药物。泌乳晚期+高体细胞数+高奶损失,隔离(最后挤奶或分群)。CMT如果是阳性,乳腺注射抗生素—生产的奶单独处理—观察反映情况,如果反应不明显,改变药物,细菌培养。集中加强干奶治疗——乳腺和肌肉注射抗生素5d。泌乳晚期+高奶损失,隔离(最后挤奶或分群),集中加强干奶治疗——乳腺和肌肉注射抗生素5d。

奶牛的世代间隔一般为5年或5.5年。它的世代间隔相对地讲比较长,从而影响了改良速度和育种进程。因此要采取措施缩短世代间隔,有条件的奶牛场可以用现代奶牛育种技术,如性别控制和胚胎移植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