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预防措施
积极预防,确保乳房健康。在奶牛生产中,降低体细胞的问题就是确保乳房健康的问题。建议:
(1)及早发现隐形乳房炎。可采用CMT(加州乳房炎试验)法或手持电子隐性乳房炎检测仪,对奶牛逐乳区检测,发现可疑个体,及早隔离观察。
(2)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牛舍、运动场规范。养殖环境卫生,运动场干燥,无杂物、积粪。牛体干洁,每天刷拭。卧床舒适干燥,常年有垫草。专人管理产房,做好围产期管护。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挤奶。挤奶人员培训上岗,环境、工具、用品及时消毒,切断传播链条。管理科学,营养全面。久治不愈牛予以淘汰。
(3)加强挤奶时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做好挤奶过程、乳房和用具消毒。用40~50℃的温水、0.02%~0.03%的次氯酸钠盐溶液、0.0025%~0.005%的碘液或0.1%的高锰酸钾液,彻底清洗乳房,然后纸巾揩干。手工挤乳采用拳握式,严禁用手指头捋乳头。注意挤奶的顺序,先挤健康牛,后挤乳房有问题牛,以免造成人为感染。
(4)强化挤奶机械日常管理。保证挤奶机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更换易损坏的挤奶机“衬里”,要保持挤奶机的真空稳定性和正常的脉动频率。勿使真空压力过高,抽乳频率不应过快,不要跑空机。挤奶机要认真清洗消毒,除每天洗涤管道、乳杯外,乳杯内套每周消毒1次,可在0.25%氢氧化钠液中煮沸15min,或在5%氢氧化钠液中浸泡。
(5)不得简化弱化乳头药浴。挤奶后乳头要认真药浴,保持药浴液有效浓度,乳头应在药浴液中停留3s以上时间。不但能灭菌,而且能在乳头外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菌进入,能防止奶牛奶头的破裂、皲裂、晒伤等,保护乳头以避免乳腺管滋生细菌,从而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挤奶完成后立即饲喂,禁止奶牛在30min以内卧下,避免造成感染。
(6)抓好干奶期治疗好时机。干奶期对乳房进行预防治疗,能减少下一个泌乳周期乳房炎的发生。试验表明,未经干奶期治疗的奶牛下个泌乳周期乳房炎发病率是经过治疗的4倍。
(7)加强奶牛乳房形状的选育。乳房的形状可以遗传,注意选育浴盆状乳房,淘汰有缺陷圆形乳房和山羊型乳房的奶牛,以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良种奶牛前乳区指数为45%以上,乳头间距为8~15cm,乳头距地面距离为40~45cm。淘汰前后乳区差异过大,乳头间距离大于15cm或小于8cm,距地面太近的奶牛。
(8)淘汰排乳速度不快的奶牛。排乳速度过慢的奶牛也易出现存乳现象和发生乳房炎,如果低于1kg/min,挤奶时间将延长1倍,这样就要建立相应的挤奶操作规程来保护乳房。
(9)利用疫苗免疫防治奶牛乳房炎。首先它没有药物残留问题;其次疫苗有助于降低乳腺感染的严重程度,控制亚临床型乳房炎。
(10)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奶牛产前21d,肌注1000IU维生素E和50mg硒,产后乳房炎的发病数明显减少;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酸(BFA粉),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下降5%,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下降1.5%;日粮中添加铜、锌能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硒等可增强机体对乳房炎的抗病力。
(11)监测预防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奶牛在挤奶结束后,对患病乳区注入对症抗生素药物并辅之按摩,使药品均匀到达患病区域。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场区定期消毒。随时观察防治效果,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