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症状及诊断

三、症状及诊断

(一)奶牛不育症分类

奶牛不育症按疾病产生原因和内外在环境可以分为先天性不孕和后天性不孕2种类型,具体见表7-9。

表7-9 不育症类型及发生原因

资料来源:石璞,《DHI与奶牛不育症》(待发表)。

(二)诊断

1.临床医诊断

根据不孕症的表现,可以做出初步判断。

2.DHI报告诊断

不育症指标:DHI报告可向用户提供每个月的数值总结资料。通过观察泌乳天数、产犊间隔、脂蛋比例等的变化,可以了解奶牛繁殖情况及是否存在不育症及不育症的治疗情况。

(1)泌乳天数(DIM):反映了牛群繁殖性能,牛群的平均泌乳天数应处于150~170d。对个体而言,DIM是指从产犊日到鉴定日为止的产奶天数,反映了奶牛所处泌乳阶段;对整个牛群而言,从该项目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这一指标显示牛群繁殖性能及产犊间隔。一般来说,整个牛群的平均产犊间隔=牛群平均泌乳天数×2+60d。一个好的牛群平均泌乳天数的理想区间应在165~175d左右。若超过175d则应考虑牛群繁殖方面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繁殖的因素。泌乳天数延长,大于305d的泌乳天数,说明牛只存在繁殖障碍。

(2)产犊间隔:产犊间隔直接反映出奶牛是否存在繁殖障碍。如果产犊间隔大于400d,说明奶牛久配不育,存在不育症,需要进行治疗。

(3)体细胞数(SCC):反映牛场每只泌乳牛的身体健康情况,SCC检测是检查奶中的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高SCC记录预示着大量白细胞的存在和较大可能的乳房感染。每个泌乳牛SCC检测数量超过50万这一数值预示着牛存在泌乳器官炎症,奶牛乳房炎症可能影响到奶牛的繁殖。

(4)脂蛋比:脂蛋比是反映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在正常情况下脂蛋比应在1.12~1.30之间,比值高可能是日粮中添加了脂肪,或日粮中蛋白质的供应量不足;比值低则可能是日粮中的谷物类精料太多或缺乏纤维素。高产牛脂蛋比偏低多出现在泌乳30~60d,这时正是配种时期。脂蛋比高,说明可能出现酮病。脂蛋比偏低,说明牛大量采食精料,会造成牛体重增加,影响繁殖。泌乳中,脂蛋比低,乳脂率与乳蛋白之差小于0.4,可能出现瘤胃酸中毒脂蛋比低。酮病、肥胖症和瘤胃酸中毒都会影响奶牛的繁殖。低乳脂率或低乳蛋白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奶牛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不理想,应通过分析及时查找原因,应对日粮营养水平和精粗比及时调整。

(5)尿素氮值:牛奶尿素氮准确地反映奶牛瘤胃中蛋白代谢的有效性,DHI报告提供了奶牛个体的牛奶尿素氮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平均值在10~18mg/dL范围,根据牛奶尿素氮水平的高低改进日粮配方能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效率。牛奶中尿素氮水平过高会降低奶牛的繁殖率,夏季奶牛产后第1次配种前30d的尿素氮大于16mg/dL时,其不孕是冬季且尿素氮值低牛的10倍以上。胎次不同,尿素氮水平也出现差异,尿素氮值由高到低次序为2胎牛>1胎牛>4胎牛>3胎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