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血管系统

五、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连于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血管按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3种。

(一)血管

1.动脉

动脉是引导血液出心脏,并向全身输送血液的管道。管壁厚而富有弹性,空虚时不塌陷,出血时呈喷射状。按其管径的大小分为大、中、小3型。离心脏愈近则管径愈大,管壁愈厚,所含弹性纤维愈多。离心脏远的动脉,其弹性纤维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加。动脉管壁均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

2.静脉

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脏的血管,多与动脉相伴行,也分大、中、小3型。管壁也分3层,与同行动脉比,管径大,管壁薄,平滑肌纤维和弹性纤维少。四肢部、颈部的静脉内膜还有成对的游离缘向心脏方向的半月形瓣膜,有防血液倒流的作用。

3.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管腔最细、分布范围最广的血管,连于动、静脉之间。毛细血管在器官和组织内广泛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在肝、脾、骨髓等处的毛细血管,管腔大而不规则,能容纳较多的血液,这种毛细血管为血窦,血窦内血流缓慢,利于吞噬细胞充分发挥作用。

(二)胎儿的血液循环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和氧气均由母体供应,代谢产物也由母体带走,因而胎儿的血液循环具有与此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1.心脏和血管的构造特点

胎儿心脏的房中隔上有1个卵圆孔,以沟通左、右心房。因为卵圆孔左侧有1个卵圆形瓣膜,且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所以血液流向是右心房能到左心房。

(1)动脉:胎儿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导管相通,因此右心室到肺动脉内的大部分血都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仅有少部分进入肺内。

(2)胎盘: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气体及物质交换的器官,借脐带与胎儿相连。脐带内有2条脐动脉和2条脐静脉。

(3)脐静脉:由胎盘毛细血管构成,经脐带由脐孔进入胎儿腹腔,牛的2条脐静脉入腹腔后合为1条,沿肝的镰状韧带伸延,经肝门入肝。

2.血液循环径路

胎盘内富含营养物质和氧较多的动脉血,经脐静脉进入胎儿肝内,最终汇成数支肝静脉注入后腔静脉,部分脐静脉血经静脉导管直接到后腔静脉。来自胎儿身体后半部的静脉血在后腔静脉相混,注入右心房,再经卵圆孔至左心房,再经左心室到主动脉及其分支,大部分到头颈和前肢。来自胎儿身体前半部的静脉血,经前腔静脉血入右心房到右心室,再入肺动脉。由于肺尚无功能活动,因此肺动脉中的血液只有少量入肺,大部分经动脉导管到主动脉。胎儿出生后,因肺开始呼吸和胎盘循环的中断,血液循环也发生了变化。

(1)脐动脉和脐静脉的退化:出生后脐带被剪断,脐动、静脉血停止,血管逐渐闭塞萎缩,在体内的一段形成韧带。脐动脉形成膀胱圆韧带,脐静脉变为肝圆韧带。

(2)动脉导管闭锁:因肺开始呼吸,肺扩张,肺内血管的阻力减少,肺动脉压降低,动脉导管因管壁肌组织收缩而发生功能性闭锁,形成动脉导管索或动脉韧带。

(3)卵圆孔封闭:因肺静脉回左心房的血液量增多,血压增高,致使卵圆孔瓣膜与房中隔贴连,结缔组织增厚,将卵圆孔封闭,形成了卵圆窝。为此,心脏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完全分开。左半部为动脉血,右半部为静脉血。

(三)出生牛的肺循环血管

1.肺动脉

肺动脉起于右心室的肺动脉口,在左、右心耳之间沿主动脉弓的左侧向后上伸延至心基的后上方分为左、右2支,分别与左、右支气管一起从肺门入肺。牛的右侧支入肺前还向右肺尖叶分出1支,随右肺尖叶支气管一起入肺。肺动脉在肺内随支气管进行分支,最后在肺泡周围形成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2.肺静脉

肺静脉由毛细血管网汇合而成,随肺动脉和支气管行走,最后汇成6~8支,由肺门出肺后注入心房。

(四)出生牛的心脏循环血管

1.冠状动脉

分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左侧,经肺动脉和右心耳之间进入冠状沟,分为2支:1支沿左纵沟伸向心尖,另1支沿冠状沟向后伸延。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右侧,沿右侧冠状沟和右纵沟延伸。

2.静脉

分为心大静脉和心中静脉。心大静脉伴随左冠状动脉伸延,开口于右心房的冠状窦;心中静脉伴随右冠状动脉延伸,开口于冠状窦。

(五)出生牛的体循环血管

1.动脉

体循环的总干为主动脉,起于左心室主动脉口,呈弓形向后上方伸延至第6胸椎腹侧,此段为主动脉弓。向后沿胸椎腹侧伸延至膈的主动脉裂孔处,此段为胸主动脉。穿过膈的主动脉裂孔沿腰椎腹侧向后伸至盆腔口处,此段为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在盆腔前口处或5、6腰椎腹侧分出左、右髂外动脉和左、右髂内动脉,其主干移行为荐中动脉、尾中动脉,依次沿荐椎和尾椎腹侧向后伸延至尾端。

(1)主动脉弓及分支:主动脉弓为主动脉的第1段,在起始部分出左右冠状动脉后,向前分出1支臂头动脉总干。臂头动脉总干是分布于头颈、前肢及胸前部的动脉主干,短粗,沿气管腹侧向前上伸延至第3肋处,分出左锁骨下动脉,主干延续为臂头动脉。臂头动脉在气管腹侧继续前行至第1肋附近,分出1支颈动脉总干(双颈动脉干),主干向右移行为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在出胸腔前分出一支肋颈动脉干,它再分为肋颈动脉,颈深动脉和椎动脉3支,分布于左侧颈部、颈椎及胸前部的肌肉、皮肤及脊髓上。

右锁骨下动脉:在胸腔内分支与左锁骨下动脉相同,分布在颈胸右侧相应部位。左、右锁骨下动脉分出上述的分支后分别绕过第1肋出胸腔,移行为腋动脉。

双颈动脉干(颈动脉总干):很短,在胸前口处分为左、右颈总动脉。分别沿左、右颈静脉沟深层向上伸延,至枕环关节处分为枕动脉、颈内动脉(成年牛退化)和颈外动脉。枕动脉向上伸延通过枕骨大孔入颅腔,主要分布于脑脊髓和脑膜上。颈外动脉是3支中最粗的1支,为颈总动脉的直接延续,向前上伸至下颌关节处延续为颌内动脉,分布于头部大部分器官内及肌肉皮肤上。它在下颌支内侧分出1支颌外动脉,沿咽外侧壁向前下伸延,绕过下颌骨血管切迹转至面部移行为面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有2个特殊的结构:颈动脉球(颈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夹角内的1个丝状球,含有化学感受器,对血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变化敏感;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稍膨大,管壁内含有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敏感。

(2)前肢动脉:是由锁骨下动脉延伸而来,左(右)锁骨下动脉绕过第1肋出胸腔即到肩关节内侧为腋动脉,向下至臂部为臂动脉,在前臂部为正中动脉,在掌部为指总动脉,指总动脉分为指内、外侧动脉,分别沿指间面下行至指端。前肢动脉干各段均有分支分布于相应部位的肌肉、皮肤、骨骼等处。

(3)胸主动脉及分支:胸主动脉是主动脉弓向后的直接延续,其分支有:

肋间动脉:奶牛有13对肋间动脉,其前3对由左锁骨下动脉和臂动脉的分支分出,后10对均由胸主动脉分出。分布于胸部脊柱背侧、腹侧的肌肉、皮肤上。

支气管食管动脉:在第6胸椎处,以1支主干起自胸主动脉腹侧,然后分为1条支气管动脉和1条食管动脉。分别分布于肺组织和食管等处。

(4)腹主动脉:为腰腹部的动脉主干,其分支有2类:一类为壁支,即成对的腰动脉,牛有6对。腰动脉分布于腰部背侧、腹侧的肌肉、皮肤及脊髓脊膜等处。另一类为脏支,分布于腹腔、盆腔的器官上。由前向后依次为腹腔动脉、肠系膜前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后动脉和成对的睾丸动脉(子宫卵巢动脉)。

腹腔动脉:在膈的主动脉裂孔稍后处,起自腹主动脉,向前下伸延分为几支,分布于脾、胃、肝、胰及十二指肠等器官上。

肠系膜前动脉:在第1腰椎腹侧处,起于腹主动脉,分布于小肠、结肠、盲肠和胰等处。

肾动脉:成对的动脉支,在第2腰椎处由腹主动脉发出,经肾门入肾。

肠系膜后动脉:在4~5腰椎处由腹主动脉分出,比较细,分布于结肠后段和直肠上。

睾丸动脉(子宫卵巢动脉):在肠系膜后动脉附近由腹主动脉分出。公畜向后下行走进入腹沟管,参与形成精索,分支分布于鞘膜、输精管、附睾和睾丸;母畜在子宫阔韧带中向后延伸,分为卵巢动脉和子宫前动脉,分支分布于卵巢、输卵管和子宫角上。

(5)骨盆部及荐尾部动脉:髂内动脉在5、6腰椎腹侧,由腹主动脉分出,沿荐骨腹侧及荐坐韧带内侧向后伸延,是分布于骨盆部、荐尾部的动脉主干。分支分布于骨盆腔器官、荐臀部、尾部的肌肉和皮肤。

(6)后肢动脉:左、右髂外动脉,为左、右后肢的动脉主干,它们在第5腰椎处,由腹主动脉向左、右侧分出,沿髂骨前缘和后肢内侧面下伸至趾端。在腹腔段为髂外动脉,至股部为股动脉,在膝关节后方为腘动脉,转到胫骨背外侧面为胫前动脉,在跖骨背侧为跖背侧动脉,走向趾端为第3趾、第4趾动脉。主干沿途分支分布于后肢相应部位的骨骼、肌肉、皮肤等处。在耻骨前缘部。分出1支阴部腹壁动脉干,它又分出1支阴部外动脉——母牛的乳房动脉,分支分布于乳房上。

2.静脉

(1)前腔静脉系:收集头颈部、前肢部和部分胸壁胸前口处汇成,位于气管和臂头动脉总干的腹侧的血液回到右心房。它由左、右颈静脉和左、右腋静脉在心前纵隔内向后伸延,注入右心房。在注入右心房前还接纳了胸壁、胸椎等部位的静脉支。

(2)后腔静脉:系后腔静脉在骨盆腔入口处,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向前伸延,经过肝的腔静脉窝(在此接受肝静脉),穿过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经右肺膈叶与副叶伺进入右心房。沿途有腰静脉、睾丸静脉(子宫卵巢静脉)、肾静脉、肝静脉等汇入。后腔静脉收集后肢、骨盆及盆腔器官、腹壁、腹腔器官及乳房的静脉血。

乳房静脉:乳房的静脉血大部分经阴部外静脉注入髂外静脉,一小部分经腹皮下静脉注入胸内静脉。乳房两侧的阴部外静脉、腹皮下静脉和会阴静脉在乳房基部互相合,形成1个大的乳房基部静脉环,所以当任何1支静脉血流受阻时,其他静脉可起代偿作用。

门静脉:位于后腔静脉的下方,也是腹腔内1条大的静脉干,它收集胃、脾、胰、小肠、大肠(直肠后部除外)的静脉血,穿过胰的门脉环与肝动脉一同经肝门入肝。分支成毛细血管网,再汇成数支肝静脉,在肝背缘的腔静脉窝内直接注入后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