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投入品的安全
乳品安全突发事件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信心,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乳品安全的重要性,乳品安全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对外贸易和国际形象。
(一)自然环境因素的污染
1.水的污染
当水源受到污染,尤其是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水体“富营养化”,以水为媒介使某些疫病得到迅速传播和扩散,极大地危害人、畜健康。当水被某些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氯等有害物质污染时,往往导致奶牛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原料奶中也有较高残留,直接影响牛奶的质量,危害人类的健康。
2.土壤的污染
粪污未经无害化处理及其他污染物(农药、杀虫剂、石油及其产品以及某些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氯等)直接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成分、性状发生改变,破坏土壤的基本功能,减少了可利用耕地面积。被污染的土壤直接影响奶牛健康,吸收污染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饲草、饲料,间接影响奶牛健康,进而影响原料奶品质,危及乳品安全。
3.空气的污染
奶牛粪污产生的毒害气体(如NH3等)排入大气后,影响周围空气质量和奶牛健康,甚至影响原料奶的质量及气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牛粪以及奶牛呼吸释放甲烷、二氧化碳气体,使气候持续变暖,造成更为严重的次生气候灾难。
(二)农药、兽药、重金属的污染
1.农药和农用化学品污染
农药主要包括除草剂、杀鸟剂、杀虫剂、杀菌剂以及灭鼠剂等。生产和使用量最多的前5种杀虫剂是甲胺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和氧乐果,均属危险级农药。大量不合理施用农药和农用化学品造成农产品污染。如果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的残留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长期随饲料进入牛体和牛奶之中,常常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和诱变等,严重危害奶牛的健康和危及乳品的质量安全。
2.重金属污染
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重金属,多方面影响乳品安全。人类日益增多的重金属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加重了环境的污染,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这些重金属,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重金属铅、汞、铜、镉、镍和非金属砷、氟等污染的饲草料及水源,或者饲草料生长在污染的环境中,植物体内有较高的重金属残留,不容易分解,长期蓄积在其中。当其随饲料及饮水进入动物体内后就会在机体的某些器官蓄积,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才出现慢性中毒的现象,严重危害畜体健康。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传递,通过生物放大作用,进入人体内蓄积后明显危害人类健康。
(三)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发霉饲料和霉菌毒素中毒是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世界谷物的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目前已发现可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150余种,其中饲料中导致人畜中毒的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10余种。奶牛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主要是因为日粮中粗饲料占一定比例,而粗饲料在收获和制作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或者操作不当,常造成霉菌毒素的产生。青贮、干草和辅料等都受霉菌毒素的污染,奶牛大量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常常引起采食量减少、腹泻、产奶量降低、体细胞数增加等临床表现,导致繁殖性能降低、怀孕牛流产,奶牛免疫系统被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急性死亡,机体抵抗力降低,生长速度减缓,进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危害了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霉菌毒素是致癌的物质,饲料中有害的霉菌毒素可转移到牛奶中,使牛奶的质量降低,危害食品安全,进而损害人类健康。通过适当的干燥或添加防霉剂可以对霉菌进行控制,但是,一旦霉菌毒素产生就很难去除。
(四)非法饲料添加剂的污染
奶牛饲料中常见的非法饲料添加剂主要有动物源性饲料、三聚氰胺等。非法饲料添加剂的污染是人为污染,主要包括在畜禽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被有害物质富集的动物性原料,或使用有害的矿物质元素;以防病为目的,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长期使用促进生长的添加剂,或宰前无休药期,引起畜禽产品中药物或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导致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兽医临床治疗大量过多使用抗生素药物,抗生素被动物吸收后,可分布于体内各个部分,也可通过泌乳进入牛奶中,形成有抗奶;残留抗生素一般的乳品加工方法不能使其完全分解,从而对人产生毒副作用。我国饲料法规明确规定了适用于动物的驱虫药和抗生素,同时规定了药物的最低、最高使用量以及停药期与配伍禁忌。可是少数厂家、商家和养殖者只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在饲料生产和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动物性饲料中的组胺、抗硫胺素等成分轻者可降低饲料的消化率,重者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同时能进入产品中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五)环境的磷污染
磷是维持畜禽正常生长和生产性能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之一,是动物骨骼和牙齿的构成成分,对动物机体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动物的繁殖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缺磷会导致畜禽生长缓慢、生产力下降以及饲料利用率降低,严重时会出现骨软化症、佝偻病,奶牛会发生产后瘫痪等。因此,保证畜禽的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磷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植物性饲料中的磷70%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低,生产实践中为了满足畜禽对磷的需要,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畜禽的生产潜力,人们往往会在畜禽的日粮中添加过量的无机磷——无机磷酸盐。无机磷酸盐中氟含量较高,容易引起日粮的氟超标,进而影响畜禽的生长。添加无机磷使饲料中总磷含量超过了动物的饲养标准,造成饲料成本的增加。对于奶牛而言,饲料中添加过多的饲料磷(0.57%)并不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相反,增加了饲料的成本。磷主要通过粪便排出,牛粪中磷的含量约为1.0%(干物质基础)。一个万头牛场,粪便中一年排出的磷约为255t,相当于1419t的磷酸氢钙。排出的磷,通过地球体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引起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对畜禽养殖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磷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六)保障投入品安全
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增强畜牧业保障体系的功能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未来发展的主题方向,也是生态农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完善兽医卫生监督、疾病防治、兽药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行业法制管理和加大对污染治理的力度。
合理选择场址,无害化处理粪污是污染防治措施之一。使用生长激素和化学合成类增重剂及类似药物,饲料工业对此持谨慎的态度,基本可以得到控制。尽量不使用被污染的饲料、饲料原料,不再污染的地缘建设养牛场,避免水、空气、土壤及饲料、饲料原料被微生物的污染、减少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严禁饲料中添加非营养性添加剂、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等。建立霉菌毒素监测机制,一定要扔掉霉变饲料,严禁饲喂发霉青贮饲料和精饲料。加强对饲料作物栽培、收获、贮存、加工及利用等过程的控制,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饲草料干燥保存、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和有效的霉菌抑制剂,避免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降低奶牛对霉菌毒素的吸收、减少霉菌毒素对奶牛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还要控制饲料中玉米副产品的用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各种酶防止毒素致病,添加高于NRC标准30%~40%的蛋氨酸可降低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