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I测定报告结果分析
牛的体形外貌大大改观,乳房深度、前乳房附着、前乳房位置、后乳房高度、后乳房宽度、悬韧带都极大改进。体高、体强度、体深等提高更多。体躯加深,十字部增宽。卧蹄、镰刀蹄、八字腿、“O”型腿基本消除。
参加DHI测试,DHI技术负责人定期对奶牛场进行指导,从精液选择、选种选配、个体选育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根据DHI每月的测试报告,及时进行指导。
首先,降低了全群的体细胞数:全群平均体细胞数降至51.2万个/mL。产奶牛加强挤奶厅的消毒,勤检查挤奶设备,发现漏洞及时处理;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每天对泌乳牛进行CMT检测,对体细胞高的奶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饲养圈舍严格消毒,及时清理粪污;运动场及时整修平整,消除低洼泥泞。
其次,根据体形性状与生产性状之间相关关系有意识地选择后测冻精。做好选种选育计划,严格执行选种选配,并且做好记录资料。后测精液配种生下母牛后,及时称重、体尺测量。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分别测量体尺体重、做好相关记录。适时配种,配种后根据怀孕情况,确定预产期。
其三,后测冻精所产母牛预产期前20d,把奶牛转入产房,及时观察,产下犊牛后做好犊牛护理。15d后,分娩牛转出产房,常规饲养。泌乳2月后,DHI技术人员进行体形外貌评分,根据各项指标逐一测量、评定,并进行现场打分,1牛1卡。评定结束后,得出每头牛的总体得分,分值低的牛,下一胎产过犊牛后予以适时淘汰。每头后测冻精配种的牛所产母牛,一胎产奶后均要做体形外貌评定,给出分值。
其四,为了提高产奶量,通过阅读DHI报告,了解本奶牛场的实际情况,在配种时恰当选择种公牛来改良奶牛场奶牛的生产性能及与之相应的外貌体形。牛场的产奶量最终达到8114kg。下一步,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就要根据DHI提供的数据,参照奶牛体形外貌以及部分性状的正相关,选择种公牛精液或者产品。
最后,奶牛种公牛不同的体形性状对生产性状的改良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可以通过表10-7查阅。然后选择合适的种公牛精液进行选配,实际到奶牛场观察发现,以前发现奶牛卧蹄、肢蹄不正现象严重,部分奶牛存在有凹背现象在后代牛中逐渐消失,奶牛体形外貌变得漂亮整齐。牛群乳房状况比较健康,乳脂率3.68%,乳蛋白率3.04%,脂蛋比1.21,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