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春夏的管理
1.春天草料饮水
春天气温回升速度快,但风也挺大。地表上的寄生虫虫卵、土表上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被风吹入了料槽的饲草、饲料或水槽的饮水中,引起疾病感染。及时补料,吃完料后及时清理再换新料,饲槽要经常刷洗以保持干燥,防止细菌的繁殖。为奶牛提供足量、清洁、新鲜的饮水。未饮完的水要及时倒掉,每次加入新水,饮水不能够暴露在外界和空气中的时间太久。饮水器具应保持清洁卫生,每天冲刷,定期消毒。
2.保障适度水温
春季气温温差较大,早晚比较寒冷,奶牛吃完草料后再喝一肚子凉水,不但消耗体内的热量,更主要的是会使其体温骤降2~3℃,浑身透凉,打冷战,引起感冒发烧、消化不良或胎衣滞留等;同时还会使其乳腺收缩抑制泌乳,影响产奶量;还要保障饮水温度,选用15℃以上洁净水。选井水时,最好是深井水,水井及时加盖密封,防止污物、污水进入。
3.春季圈舍管理
春季天气逐渐变暖,奶牛养殖环境的卫生要求要比平时更加严格。主要做好粪和尿的及时处理,尽量使地表保持干净、干燥清洁的环境,既可降低舍内湿度,也可消毒防病,有利于奶牛提高产奶量。春季也是呼吸道病多发季节,若牛舍通风不良,过于阴暗、潮湿和寒冷,极易引发呼吸道、风湿性关节炎、疥癣等疾病。注意保持牛舍内的通风良好,牛舍湿度不要过大,其相对湿度不宜超过60%,否则会使奶牛受到外界刺激,导致其产奶量下降,严重者还会使奶牛患一些由真菌引起的病症。春季奶牛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虫的侵害,春季应做好奶牛的检查,及时驱除寄生虫。
4.夏季圈舍管理
(1)消灭蚊蝇:夏季要注意蚊蝇叮咬后的感染,有很多蚊蝇是奶牛疫病的传播媒介。蚊蝇不仅是造成育成牛奶头损伤的主因,而且是乳房炎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传播者。患乳房炎的育成牛则充当着将乳房内的细菌感染传播到整个泌乳牛群和干奶牛群的源头。蚊蝇叮咬也造成奶牛无法休息,心里烦躁,影响产奶量。经常和牛一起生活的昆虫也会带来疾病,所以当有蚊蝇的时候要做好防护,对牛舍进行喷药、消毒,牛粪要及时处理。
(2)降温设备:夏季泌乳母牛体温只要升高1.5℃,采食量就要下降5.9kg。在等热区20℃和相对湿度50%时,泌乳期牛是最舒服的,而且不需要调动降温和升温的身体机制。但是夏季温度往往超过23.8℃,即使相对湿度在50%范围,奶牛采食量也会下降,特别是高产牛下降更加明显。
可以采用在饲槽上方装备喷淋设备,喷淋设备设置为30min 1个周期(20min开启,10min关闭),或者15min周期(3min开启,12min关闭),间歇性工作,使被毛、皮肤水分有时间蒸发。同时在饲槽和卧床上方安装有风扇,夏季强制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