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践的内容、范畴和意义

第二节 护理实践的内容、范畴和意义

一、护理的定义

自从南丁格尔开创现代护理新时代一百多年以来,护理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从不同年代学者或组织对护理的定义中反映出来。

1.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她在1859年《护理札记》中写道:“护理应从最小限度地消耗病人的生命力出发,使周围的环境保持舒适、安静、美观、整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此外还要合理地调配饮食。”

2.美国护理学家韩德森(V.Herdenon)在1966年指出:“护士的独特功能是协助患病的或健康的人,实施有利于健康、健康恢复或安详死亡等活动。这些活动,在个人拥有体力、意愿与知识时,是可以独立完成的,护理也就是协助个人尽早不必依靠他人来执行这些活动。”

3.美国护理学家罗杰斯在1966年指出:“护理是一种人文方面的艺术和科学,它直接服务于整体的人。护理要适应、支持或改革人的生命过程,促进个体适应内外部环境,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发挥。”

4.国际护士会(ICN)1973年提出:“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或平静地死去)的学科。”

5.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在1980年提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因此,仔细分析这些定义所包含的在服务对象、服务场所与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异同,可反映出护理在特定时期的大致轮廓。

二、护理的对象

由于护理对象是人,对人的认识是护理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基础,对于护士来说,正确认识人的整体特征,熟悉人与周围环境的广泛联系,把握人体需求的特点,了解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对今后提供专业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是一个统一整体

1.整体的概念

所谓整体,指按一定方式、有秩序排列的各个个体(要素)的有机集合体。整体的概念主要强调两点:第一,组成整体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将引发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第二,整体所产生的行为结果大于各要素单独行为的简单相加。整体中各要素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助于其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全面提高整体的功效。

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因为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互为影响,其中任何一方的功能变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功能的变化;而人体各方面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能有力地促进人体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从而使人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

2.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护理是对人的服务。由于人是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有机体,它无时无刻不在与其周围环境发生着关系。因此在护理中,护士不仅要着眼于局部病变,而是更多地考虑到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人的基本目标是保持机体的平衡,这种平衡包括机体内部各子系统间以及机体与环境间的平衡。所有有生命的系统都有一个内环境和围绕在它周围的外环境之分,护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调整其内环境。去适应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以获得并维持身心的平衡—即健康状态。强调人是一个开放系统,在护理上具有深刻意义:即要想维持机体的平稳,不能只限于对机体各系统或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中的其他人、家庭、社区甚至更大的群体对机体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和运转。

3.护理中人的范围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其专业的服务范畴与服务内容都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护理的服务对象也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了健康的人。由于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4 个层面。护理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应该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人的基本需要

1.基本需要的定义

人的基本需要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与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所有人都必需努力满足其基本需要,才能维持生命。当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机体的失衡进而导致疾病。

2.基本需要的内容

人的基本需要大致可包括以下5 个方面:①生理方面的需要:如人对氧气、食物、水分的需要。②社会方面的需要:如人与他人沟通、集体互动、交友等方面的需要。③情感方面的需要:如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需要。④认知方面的需要:如人有不断学习,想探究事物真相,喜欢思考问题等方面的需要。⑤精神方面的需要:如人有祈祷、宗教信仰、配戴吉祥物等方面的需要。

3.影响基本需要满足的因素

许多因素均在不同程度影响需要的满足,包括:①生理因素:如各种疾病、疲劳、疼痛与生理残障等。②情绪因素:如焦虑、兴奋、恐惧等情绪均可影响人体需要的满足;③知识与智力因素:如缺乏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就难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智力低下影响获取知识和信息,就会影响其对自身需要的满足。④社会因素:如紧张的人际关系或群体压力过大,就会影响人爱与归属的需要及自尊需要的满足。⑤环境因素:如陌生的环境与不良的环境可造成机体的不适而影响需要的满足。⑥个人因素:如个人的信仰、价值观、生活习惯与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会影响其机体对营养的满足。⑦文化因素:如一个封建迷信的信奉者,其生病后很可能是先去求神拜佛,而不去找医生,一些病可因此被延误治疗而影响机体需要的满足。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护理的服务对象涉及各年龄组的人,因此,护士必需对人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成长与发展有所了解。只有清楚地了解正常的成长发展情况,才能有效地判断是否出现了异常,从而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主动观察和判断提供标准和依据。

1.成长与发展的定义

成长:成长是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数量性增长。常用的人体可测量性生长指标有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以及环境间的互功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它是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测的改变,是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象征。发展在人的一生中是持续进行的,它不仅包括生理方面的变化,还包括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适应及改变。可见,发展包括成长方面的内容,但并不只限于此。

成熟:成熟通常是指生理上的成长与发展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广义的成熟还包括心理社会方面的内容,即人体不仅获得了生理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表现出许多成熟的行为。

2.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成长与发展是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的。②每个人都要经过相同的各个发展阶段。③每个人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是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速度通过各发展阶段的。这是由个人特有的遗传基因及与环境的互动所决定的。④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并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⑤每个人基本的态度、气质、生活方式和行为等都受到婴幼儿期发展的影响。⑥发展是通过逐步的成熟和不断地学习而获得的。因此,遗传和环境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必需到达一定的成熟度才会学习。

三、护理目标

护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护理工作,保护全人类的健康,提高整个人类社会健康水平。

1.促进健康

健康是一种安适的状态,意味着具有提高生命质量的态度、行为和发挥个体的潜能。促进健康就是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发展、维持和增强自身健康和安适的资源。这类护理实践活动包括教育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解释改善营养和加强锻炼的意义、鼓励戒烟、预防物质成瘾、预防意外伤害和提供信息以帮助人们利用健康资源等。

2.预防疾病

预防疾病的目标是通过预防疾病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护理实践活动包括:开展妇幼保健的健康教育、增强免疫力、预防各种传染病、提供疾病自我监测的技术、评估机构、临床和社区的保健设施等。

3.恢复健康

恢复健康的护理实践活动是护理人员的传统职责,帮助的是患病的人,并从疾病的早期一直延伸到康复期。这类护理实践活动包括: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如执行药物治疗、生活护理等;进行护理评估,如测血压、留取标本做各类化验检查等;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共同研讨患者的问题;教育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活动;帮助疾病康复期的患者达到最佳功能水平。

4.减轻痛苦

这方面的护理实践活动涉及到对各种疾病患者、各年龄段临终者的安慰和照护。包括帮助患者尽可能舒适地带病生活,提供支持以帮助人们应对功能减退、丧失,直至安宁的死亡。护理人员可以在医院、患者家中和其他卫生保健机构,如临终关怀中心开展这些护理实践活动。

四、护理实践的标准

护理实践标准按照使用范围分为一般护理实践标准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美国护士协会1998年最新版的护理实践标准,概述了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服务标准(standards of care)”“专业表现标准(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前者是基于护理程序、专注于病人结果的护理服务标准,其中最新发展的护理程序包括护理评估、诊断、确定预期结果、计划、实施和评价,临床护理实践标准(SCNP)的六项“服务标准”的名称和这六个步骤完全相同。后者是基于护理人员专业责任、专注于护士行为的专业表现标准,它包括服务的品质、教育、专业评价、同业、合作、伦理、研究、资源利用、领导能力,在每项标准中,首先是一条核心陈述。然后在下面列出一组具体而详细的准则,用以评价临床护理服务品质和护士行为是否符合这条标准的要求。最新的护理实践和专业服务标准含有六大部分:①保持一种促进健康和治愈疾病的良好照护关系。②全面观察到人们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下,身体经历和反映出的不适状态、疾病。③运用知识收集获得鉴定患者个体或社会群体的主观感觉,将之整理成客观的数据。④运用评判性思维方式,应用科学知识过程来诊断、处理问题。⑤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获得护理专业知识的提高。⑥通过提升社会专业学习来促进、影响社会和公众政策。

五、护理实践的范畴

护理学的实践范畴很广,根据护理工作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临床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

(一)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的对象是患者。临床护理以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技能为基础,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其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

1.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去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其内容包括保持患者整洁、安全和舒适、心理护理、膳食护理、排泄护理、观察病情、实施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健康教育、预防医院感染、临终关怀及医疗文件的记录书写等。

2.专科护理

专科护理是以护理学和各医学专科理论、知识、技能为基础,结合各专科患者的特点及诊疗要求,对患者进行身心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各专科常规护理、实施专科护理技术,如手术及特殊检查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各种引流管、石膏和夹板的护理,各类疾病的护理与抢救,心、肾、肺、脑功能的监护及脏器移植等的护理。

(二)社区保健

社区保健的对象是一定范围的居民和社会团体。以公共卫生学、护理学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结合社区的特点,深入到家庭、学校、工厂、机关等,开展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预防接种及防疫灭菌等工作。进入2l世纪以来,卫生保健系统服务模式的变革导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日益便捷,高新诊疗技术在社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且费用低廉,从而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护理对象选择社区护理保健服务,以社区为基础的一体化的卫生保健服务系统正在形成,这必将导引卫生保健专业,特别是护理专业功能和角色的变化。护理人员将在未来的卫生保健系统中做出更加重要、独特的贡献。

(三)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是以护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卫生工作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护理教育一般划分为基础护理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类。基础护理学教育分为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包含岗位培训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学位教育)。继续护理学教育是向已完成基础护理学教育或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并正在从事实际工作的护理人员提供的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目标的终身性的在职教育。

(四)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设备、信息、资金等要素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系统管理,以保障护理机构提供成本效益合理的护理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从院内到院外)、护理工作性质的改变(从从属到独立)、护理工作形式的变化,都要求护理工作必需变革管理的结构和方法,运用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效益。

(五)护理科研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学科发展,促进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更新的护理实践活动。护理科研的研究内容包括促进正常人健康、减轻患者痛苦、保护危重者生命的护理理论、方法、技术与设备研究。护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法等;以上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了护理学科的基本实践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实践的范畴逐渐扩大,对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素质修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我国医药卫生护理事业的基本任务是保护人民健康、防治疾病、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卫生保健问题,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护士不仅要在医院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还需要将护理服务扩展到社区和社会,为健康人群提供保健服务。这就要求护士以整体观评估、分析和满足个体和群体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帮助服务对象获得最大程度的健康。护理学基础是在基础医学和人文学科理论指导下,对病人进行身心护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七、护理学基础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护理学基础是为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的。它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又是病人及健康人群最需要的护理活动。基础护理的质量好坏,不仅与护士的基础护理技能水平有关,还与护士的伦理道德、职业信念密切相关。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切实将基础护理融合到临床护理中,在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时,要结合护士素质教育,培养护士热爱护理专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