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失眠
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临床表现】
1.入睡困难,入睡准备时间超过30 min。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 h。
3.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 次或凌晨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噩梦。
5.睡过后精力没有恢复,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天难以恢复。
7.容易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9.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的病症又会加重失眠。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
按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4 周)、亚急性失眠(4 周<病程<3~6 个月)、慢性失眠(病程>6 个月)。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劝解患者不要紧张,树立信心,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战胜失眠。
2.嘱咐患者睡前必需放松,可以播放莫扎特的音乐或打开电风扇;也可以看内容轻松的书或者电视节目,降低紧张情绪。晚上避免过度的脑力活动。
3.督促患者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化。
4.保持环境安静和适宜的温、湿度,睡前关灯,窗帘选用厚实的面料,避免光源、声源等刺激。
5.卧室墙壁的色调以淡色为主。红色等凝重的色彩对于焦虑型失眠者是大忌,抑郁型失眠者应避开蓝色、灰色等使人消沉的暗淡颜色。
6.为患者提供高度适宜的枕头,高15~20 cm 的枕头最合适。
7.进行合理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建议睡前散步并用热水泡脚。
8.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尤好。
9.调节饮食,多食用有助于入睡的食物,如牛奶、核桃、桂圆、莲子、醋等。睡前少喝水、上厕所。
【健康教育】
1.安排规律生活,避免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规律化,养成定时入寝与定时起床的习惯,从而建立生理时钟。有时因必要而晚睡,早晨仍然按时起床;遇有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懒觉;睡眠不能储存,睡多了也无用。
2.保持适度运动,每天保持0.5~1 h 的运动,但切勿剧烈运动。不要在太晚的黄昏时运动,因为能刺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使人保持清醒。
3.睡前放松心情,睡前半小时内避免做过分劳心或劳力的工作。即使第2 天要参加考试,也绝不带着思考中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4.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尽量使卧房隔离噪声,而且养成关灯睡觉的习惯。
5.睡前饮食适度,下午以后少服用刺激性食品;晚上7:00 后不要再吃正餐,特别是油腻物会增加胃肠负担,使横膈肌向上抬,胸部受压,腹部胀满,易引起多梦、说梦话、发梦魇,应极力避免,过饱对睡眠不利;咖啡、可乐、茶等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不利于睡眠。睡前可以喝杯温牛奶或温蜂蜜水,有助于睡眠。
6.养成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过久,可调换为仰卧。舒展上、下肢,将躯干伸直。全身肌肉尽量放松,保持气血通畅,呼吸自然平和。
7.如果失眠症状改善不明显,应及时就诊,切勿乱投医。
8.入眠时间,能取得较好睡眠质量的入睡时间是晚上9:00~11:00,中午12:00~1:30,凌晨2:00~3:30。这时人体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情绪低下,利于转入慢波睡眠,进入甜美的梦乡。
9.午休时间不要太长。
10.睡前热水泡脚,促使血管扩张,引导气血下行,使睡意朦胧,入寐时间缩短,睡得更熟、更香。
11.晚上不打扫卫生,清扫房间使用的喷雾剂和化学清洁剂都可刺激呼吸道,从而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