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四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进展,肾单位逐渐硬化、数量减少,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最终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肾脏病变不断发展,肾功能可进行性减退。按照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的进程,可将慢性肾功能不全分为三个阶段: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衰竭期。

慢性肾衰进行性恶化的机制有下述主要学说:①健存肾单位学说;②矫枉失衡学说;③肾小球高压和代偿性肥大学说;④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一、护理评估

1.病史 询问病人是否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等病史。了解是否存在感染、摄入过多蛋白质、水盐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用肾毒药物、严重高血压或降压过速过低,及心功能不全诱发因素。

2.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竭的病变颇为复杂,可累及人体各脏器、系统代谢,并构成尿毒症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表现:是本病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初期表现为畏食,上腹饱胀等胃部不适症状,然后可发展为恶心、呕吐、腹泻,舌和口腔黏膜溃烂,口腔可闻尿臭味,甚至可有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症状的产生与体内潴留和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胃肠黏膜,以及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等有关。

(2)血液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贫血,为正色素正细胞型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原因为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毒素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和红细胞成熟,导致红细胞损伤,寿命缩短。尿毒症引起消化系统病变,不能进食和吸收障碍,使造血原料不足,加重贫血。另一表现是出血倾向,可表现为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或外伤后严重出血。出血倾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出血时间延长;由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数量降低;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能力下降。透析常能迅速纠正出血倾向,所以认为可能是能被透析出的某些尿毒症毒素引起的。

(3)心血管系统症状:①高血压:约80%以上病人有高血压。与水钠潴留、肾素增高、前列腺素分泌减少有关。高血压可引起左心扩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以及加重肾损害。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高血压。②心力衰竭:与水、钠潴留及高血压有关,但也有部分病人与尿毒症性心肌病有关。③尿毒症性心包炎常伴心包摩擦音,严重者可出现心包填塞。④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4)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早期有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后期会出现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判断错误、对外界反应淡漠。还可出现精神异常、谵妄、幻觉、昏迷等。肾衰竭晚期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呈肢端袜套样分布的感觉丧失,与毒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高血压有关。

(5)呼吸系统表现:酸中毒呼吸深而长。代谢产物潴留可引起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甚至有胸腔积液。

(6)皮肤症状:常见皮肤瘙痒,有时难以忍受。面部肤色常较深并失去光泽,有轻度浮肿感,称为尿毒症面容。尿素随汗在皮肤排出,可形成尿素霜。

(7)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尿毒症时有多种紊乱,表现为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低钠、低钙或低钙血症,血磷增高,水肿等,与肾脏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明显下降有关。

(8)代谢失调可出现体温过低、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

(9)易并发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功能异常、抵抗力降低等因素有关。多次输血易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

(10)泌尿系统表现:早期为多尿,夜尿增多、水肿,晚期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出现明显水肿。

3.心理社会评估 慢性肾衰竭病人由于病程长、愈后差,给病人带来巨大身心痛苦,故易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观、绝望心理。另外,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病人的强烈求医愿望之间也产生巨大的矛盾,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评估病人及家属心理、家庭经济情况,对疾病的认识和对病人的关怀支持程度。

4.护理体检 重点检查尿毒症特有体征和危急体征,如病人面色萎黄、色素沉着、面部浮肿、表情呆滞,形成尿毒症特有的面容。皮肤常出现白色尿素霜及多处淤斑。当心功能不全、肺淤血时,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出现尿毒症性心包炎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有心律失常时可呈相应体征。重症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呼气带有氨味。

5.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血红蛋白常低于80g/L,红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血小板偏低或正常。感染时白细胞增多。②尿常规:尿比重低而固定,后期尿蛋白反而减少,尿沉渣出现管型、红细胞、白细胞等。③血液生化检查:血钾、钠随时变化,血钙偏低,血磷升高,血pH降低,血浆白蛋白常低于60g/L,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增高,血气分析有代谢性酸中毒。④其他:X 线示双肾缩小,肾图示肾功能明显降低。

二、护理诊断

1.无能为力 与由于病程长,住院时间久,病情逐渐恶化,治疗无效,后期需依据透析治疗维持生命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代谢障碍,透析以及限制蛋白质摄入有关。

3.体液过多 与液体及钠摄入量过多,肾脏调节机制受损有关。

4.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营养不良、心脏病变、电解质平衡失调有关。

5.知识缺乏 与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认识不足有关。

6.医护合作性问题 潜在感染、潜在心脏损害。

三、护理目标

1.病人主诉身心不适减轻,不发生意外事故。

2.病人遵守饮食原则;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病人无感染、心脏损害发生。

4.病人主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5.病人可复述出疾病相关知识,配合医疗及护理工作。

四、护理措施

1.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衰病人因病情迁延难治,症状日趋加重,病人住院时间长或长期待在家中,抑郁与恐惧心理与日俱增,护士应给予理解和同情,关心体贴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属和病人耐心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使他们正确对待疾病,积极参与治疗护理,争取使病情得到缓解。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病人可起床活动,但应避免劳累和受凉;失代偿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尽可能减轻病人思想苦闷和躯体不适,加强床旁护理和人际沟通,提高病人治疗信心,防止意外发生。

2.饮食治疗 慢性肾衰的饮食管理应越早越好。病人营养状态是改善生命质量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①限制蛋白质饮食: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可使尿素氮下降,尿毒症症状减轻;控制蛋白质摄入量还有利于降低血磷和减轻酸中毒。但如饮食中蛋白质太少,则会发生营养不良。要求60%以上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和牛奶等。尽可能少食含植物蛋白的物质,如花生、黄豆及其制品。

②摄入高热量:为摄入足够热量,可多食用人造黄油、植物油和食糖。热量每日约需125.5kJ/kg,多食富含维生素B 族,维生素C 和叶酸的食物。

③其他:水肿、高血压和少尿的病人要限制钠摄入。尿量每日超过1000m1,一般不需限制饮食中的钾;在氮质血症期,即应采用低磷饮食,每日不超过600mg;对尿少、水肿、心力衰竭者应严格控制进液量。但对尿量>l000ml 而又无水肿者,则不宜限制水的摄入。

④饮食治疗可使尿毒症症状改善,对已开始透析治疗者,应立即改为透析时的饮食疗法。

3.准确记录24 小时出入量 让病人了解限制水的重要性,由于病人少尿,甚至无尿,除不显性失水及大便排出部分水分外,摄入的水基本潴留于体内,血液透析的病人直至下次透析时才能将潴留的水排出体外,病人口渴较明显,护士必需告诉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超过2.5kg,否则长期水负荷过重,会导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指导病人如何饮水,少尿、无尿病人以进食干饭为主,不能喝汤,每天测体重。对尿量多无明显水肿、高血压及心肾功能不全者要多饮水,以利代谢产物排出,以饮茶水较好。

4.对症护理

(1)消化系统①注意口腔护理:于早晚及餐后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去除口臭,减轻恶心感,防止口腔细菌及真菌生长。②减少恶心、呕吐:宜少量多餐,晚间睡前饮水1~2 次,以免夜间脱水使血尿素氮相对增高,而致晨起发生恶心呕吐。③观察呕吐物和粪便颜色:如发现消化道出血,应给予相应护理。

(2)神经系统:如有头痛、失眠、躁动,应安置病人于光线较暗的病室,保持安静,注意安全,使用镇静剂需防止蓄积中毒。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3)呼吸系统:观察病人有无咳嗽、胸闷等表现,其可提示上呼吸道感染或严重氮质血症;若出现深大呼吸伴嗜睡,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作必要处理。

(4)造血系统:贫血严重者起坐、下床动作宜缓慢,并给予必要的协助,有出血倾向者应避免使用抑制凝血药物及纤溶药物,并注意防止皮肤黏膜受损。

(5)心血管系统:严密观察血压、心律和神志变化及降压药物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作必要处理。

(6)加强皮肤护理:因尿素霜沉积对皮肤有刺激,病人常有瘙痒不适,并影响睡眠,且抓破皮肤后极易感染,故应勤用温水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忌用肥皂和酒精。勤换衣裤、被服。对严重水肿的卧床病人,应定时翻身、更换卧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

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预防感染:最常见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其次是皮肤和消化道感染。因病人抵抗力低,反应性差,常无感染后的发热等表现,而感染常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故应注意感染征象,如观察体温变化、咳嗽、咳痰和尿液改变。一旦发现,及时按医嘱积极控制,加强预防措施,注意保暖和室内清洁、消毒,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2)防止心脏继续受损:由于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电解质紊乱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升高,使心肌受损,易继发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在积极治疗高血压和贫血基础上,应注意减轻病人心脏负担,给予适量吸氧。按医嘱应用心肌营养药物。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和心功能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五、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地接受各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2.饮食指导

(1)蛋白质限制在20~30g/d,多进优质动物蛋白,如瘦肉、牛奶等。少食花生、黄豆等植物蛋白。

(2)给予高热量饮食、每日需125.5kJ/kg,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

(3)有少尿、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者,限制水、盐摄入。

3.活动、休息指导 有严重贫血、出血倾向、心力衰竭及骨质疏松时,要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4.用药指导 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病人了解坚持疗程的意义。忌用对肾脏有毒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5.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防止骨折、跌伤。

(2)注意个人卫生、长期卧床者鼓励坐起或被动运动。

(3)增加自我保健意识,预防感染,避免各种应激因素。

(4)能准确监测血压、体重的变化,警惕腹泻、腹水、高血钾等症状出现。

(5)了解尿、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意义,定期门诊复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六、护理评价

1.病人及家属可叙述出疾病及自我保健知识,保持心理状态稳定,正确对待病情及治疗,无意外事故发生。

2.病人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愿意长期接受合理饮食,机体营养状况有一定改善。

3.病人能很好接受指导,增强参与意识,按医嘱服药,能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懂得不用肾毒性药物。

4.病人各系统主要症状消失或改善,肾功能较为稳定,无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