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压疮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临床表现】
分期和临床表现见表4-1。
表4-1 压疮的分期和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1.第Ⅰ期 皮肤的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如及时去除致病因素,则可阻止压疮的发展。可用超薄水胶体敷料(根据受压部位选择敷料的大小规格)黏贴在发红和容易受到摩擦力的部位,以减轻摩擦力;同时给患者翻身时注意不要拖拉,避免敷料卷曲。
2.第Ⅱ期
(1)小水疱(直径<5 mm)处理方法:未破的小水疱要减少和避免摩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可用超薄水胶体敷料黏贴,水疱吸收后才将敷料撕除。
(2)大水疱(直径>5 mm)处理方法:①按照伤口消毒标准消毒后,在水疱的边缘用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或用针头刺破水疱;②用无菌棉签挤压干净水疱内的液体或用无菌纱布吸干;③黏贴超薄水胶体敷料,水疱吸收后才将敷料撕除。
(3)真皮层破损处理方法:①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及周围皮肤。②用无菌纱布抹干。③创面渗液少时可选用水胶体敷料;创面渗液多时,使用高吸收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
3.第Ⅲ期和第Ⅳ期此两期的伤口主要是进行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降低感染机会,有助于准确地评估伤口,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促进伤口愈合。
(1)焦痂(黑痂皮和黄痂皮):有焦痂的伤口在没有去除焦痂时不能直接判断伤口的分期,一定要清除焦痂后才能判断。创面过于干燥或有难以清除的坏死组织时,用水凝胶进行自溶清创。
(2)伤口有黄色腐肉、渗液多:创面渗液多时,使用高吸收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
(3)伤口合并感染:使用银离子敷料或含碘敷料,但不能长期使用,用1~2 次,炎症控制后即停止。
【健康教育】
1.让家属、患者了解皮肤损害的原因和危险性讲解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方法,如经常改变体位的重要性等,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2.缓解或移除压力源
(1)适时的体位变换是最基本、最简单而有效解除压力的方法。2 h 翻身1 次,能防止大部分压疮的发生。患者侧卧时,人体与床成30°角,以减轻局部所承受的压力,并垫软枕头,避免髋部受压。
(2)保护骨隆突处:如海绵式压疮垫、自制水床、脉冲式充气床垫等。不宜使用圈状垫。
(3)避免对局部发红皮肤进行按摩。
3.避免出现剪切力 指导患者半坐卧位不超过30°角,并不超过半小时。
4.减轻皮肤摩擦 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无皱褶、无渣屑,减少其对局部的摩擦。使用提式床单帮助患者在床上移动,对减轻皮肤摩擦十分有效。
5.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对多汗患者,定时用温水和中性清洁剂清洁皮肤,及时更换汗湿的被服,保持皮肤干燥。皮肤清洁后不要用吸收性粉末来改善患者皮肤湿度,因为粉末聚集在皮肤皱襞,可引起额外的皮肤损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在失禁、出汗及伤口引流液引起的潮湿环境中。
(2)避免皮肤过度干燥:保持病房的湿度和温度,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6.增加营养 加强饮食,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A 及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