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直接迁延或临床痊愈若干年后再发)。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起病即属慢性。慢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导致病程慢性化的机制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占有重要作用。
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早期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水肿可有可无,一般不严重。有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常为1~3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有的患者除上述慢性肾炎的一般表现外,血压(特别是舒张压)持续性中等以上程度升高,患者可有眼底出血、渗血,甚至视乳头水肿,如血压控制不好,肾功能恶化较快,预后较差。另外,部分患者因感染、劳累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但也可能由此而进入不可逆慢性肾衰竭。多数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呈慢性渐进性损害,肾功能进展快慢主要与病理类型相关(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进展较快,膜性肾病进展慢),但也与是否合理治疗和认真保养等相关。
慢性肾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个体间差异较大,故要特别注意因某一表现突出,而易造成误诊。如慢性肾炎高血压突出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时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加以注意。
三、治疗
慢性肾炎的治疗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而不以消除尿蛋白及尿红细胞为目标。因此,一般不宜给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治疗原则:①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蛋白尿≥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 以下;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 以下;②选择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应限盐(<3g/d);有钠水潴留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12.5~50mg/d,1 次或分次口服。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则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如贝那普利5~20mg,每日1 次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洛沙坦50~100mg,每日1 次;其次也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12.5~25mg,每日2 次。此外,还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5rug,每日1 次及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肼苯达嗪)10~25mg,每日3 次。顽固性高血压可选用不同类型降压药联合应用。
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 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及磷的入量。
3.应用抗血小板药 大剂量双嘧达莫(300~400mg/d)、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d)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往有报道长期服用能延缓肾功能衰退,目前的研究结果仅显示对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疗效。
4.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 感染、劳累、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均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肾功能恶化,应予以避免。近年来发现有些中药(如关木通等)也可能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故应避免过多、过量服用。
四、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有关。
3.知识缺乏 与不了解疾病知识有关。
五、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情况,向病人介绍慢性肾衰的基本知识。
2.若病人无明显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不严重,无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可自理生活,甚至可从事轻微劳动,但要注意切忌劳累。有明显高血压、水肿者或短期内有肾功能减退者应卧床休息,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2~3g/d。
3.尿中丢失蛋白较多,肾功能较好者宜补充生物效价高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和瘦肉等;已有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30~40g/d。必要时加服必需氨基酸。
4.注意保暖,并保持房间空气新鲜,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5.教会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 对水肿明显的患者,应用利尿剂后,除注意尿量及水肿消退情况外,还应注意血钾的变化情况,以防出现高血钾或低血钾。
6.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仔细记录血压变化,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平稳的范围内。
7.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也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停药、减药,以免引起反跳,并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如兴奋失眠、脱发、骨质疏松等,注意预防感染。
8.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注意有无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出血性膀胱炎、肝脏损害等副作用。
9.禁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多肽类、磺胺类及止痛剂等,以防加重对肾脏的损害。
10.出院指导
(1)对育龄期的女患者,要告知妊娠对慢性肾炎的影响,取决于肾脏本身情况,病情平稳,尿中只有少量的蛋白及白细胞,无高血压及氮质血症,则妊娠对其影响不大。若有高血压或氮质血症,妊娠可加重肾脏病变,并由此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早产、死胎、胎儿发育不良等。
(2)饮食指导。
(3)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控制血压,对高血脂、高血糖、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及时予以适当治疗。
(4)指导病人合理按时用药,了解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
(5)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