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皮疹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临床表现】
1.斑疹 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皮损既不高出皮面,也不凹下,与周围皮肤平齐。一般比较小,<2 cm;>2 cm 者称为斑片。斑疹和斑片可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及出血斑等。
2.丘疹 为局限性的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坚实性皮肤损害,直径<1 cm。丘疹的表面呈扁平、尖形、圆形及多角形。较大者称为斑块。
3.风团 是一种局限的水肿性圆顶隆起的皮肤损害。呈粉红、暗红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大小不等,形状可呈圆形、椭圆或不规则形。常突然发生,数小时内自行消失,消退后不留痕迹,数目不等。
4.水疱和大疱 为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1 cm 者称为水疱,直径>1 cm 者称为大疱。可以孤立或群集性分布。水疱可以变成脓疱或大疱,疱内可含血液、血清或淋巴液。形状可呈半圆形、圆锥形、扁形或不规则形,疱壁的厚薄与水疱发生的位置有关。
5.脓疱 为内含脓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脓液混浊、黏稠或稀薄,周围常有红晕。脓液颜色可呈黄色或黄绿色。脓液可由化脓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脓疱可以是原发皮疹,也可以从丘疹或水疱演变而来。
6.结节 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性实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可稍高出皮面。结节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炎性浸润、代谢产物沉积、肿瘤组织等引起,大小、形状、颜色及硬度常不一致。
7.囊肿 是含有液体或较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
【护理措施】
1.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禁用肥皂、热水烫洗。瘙痒严重的患者可戴棉质手套轻拍患处。根据医嘱使用抗组胺类药物。
2.湿敷或者擦药面积不超过全身面积的1/3,以防用药过量而发生蓄积中毒。如需大面积擦药时,应使用不同的药物分区、分时擦药。
3.斑疹、丘疹的护理,根据医嘱使用外用制剂。使用外用制剂时应当注意如下。
(1)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2)擦药过程中,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擦药前,可指导患者用热水洗澡,去除鳞屑,以利于药物发挥更大的疗效。
(4)擦药时,动作轻、柔、快,顺序自上而下,避开糜烂的创面,不加重皮肤损害。
(5)操作前、后都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皮损情况。若出现新发皮疹或原有皮疹面积增大、颜色加深等症状,应暂缓使用药物,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并做好记录。
(6)皮质激素类外用制剂禁忌在面部、会阴、阴囊部位使用,小儿皮损较薄者要减量使用。
4.风团的护理,选用水粉剂外用。使用前应将药液充分摇匀,毛发长的部位不宜使用。
5.水疱与大疱的护理:直径<1 cm 的水疱可外用粉剂,直径>1 cm 的大疱可用无菌注射器行低位穿刺抽吸疱液。疱壁完整可扑上大量的粉。若水疱破裂,皮肤糜烂、渗液多,切忌使用粉剂,以免形成粉痂。可分区、分时湿敷或用软膏包扎。
6.急性皮炎伴大量渗液或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溶液湿敷。湿敷时应注意如下: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湿敷时防止药液污染被褥。
(3)保持敷料湿润。
(4)湿敷前可先清洗创面上的脓液或渗液,以利于药液发挥更好的疗效。
(5)面部湿敷时,用棉球塞住外耳道,防止药液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
(6)头部湿敷时,应劝患者剪短头发。短发分成几缕,将被湿敷液浸透的纱条嵌入头发内。
(7)冬天注意保暖,湿敷液适当加温后使用,湿敷液的温度必需低于皮肤温度。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生活有规律,心平气和,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忧郁等,保持心情舒畅,要劳逸结合。告知患者皮肤病并非“不治之症”,治疗成功与否主要靠建立信心及与医护协作。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案和自我护理常识,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合作。
2.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忌食鱼、虾、蟹、海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或忌饮用浓茶、咖啡、酒类等刺激性饮料。
3.宜穿全棉衣服,避免穿粗糙、过紧的衣物,避免穿羊毛、尼龙等衣料的衣服。勤换衣裤,保持衣物清洁、干燥。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5.心理护理。初次发疹的患者首先感到恐慌,继而转变为愤怒;久病后,又转变为抑郁,情绪低落。加上社会和家庭中部分人员的歧视、偏见,自尊心受到伤害,自卑感加深,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出入公共场所。护士要真诚地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6.定期门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