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称消化性溃疡。

本病是常见病,据胃镜检查发现率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23~6.5: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发病年龄较十二指肠溃疡约迟10年。

一、护理评估

1.病史 询问病人饮食习惯,有无食用过冷、过热、粗糙、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有无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病史;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药物;是否有吸烟嗜好,以及精神长期处于紧张情况;并了解其家族史。

2.主要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表现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为特点,病史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更长。

(1)上腹疼痛:上腹节律性疼痛为主要症状。性质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有时呈饥饿样不适。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密切。十二指肠溃疡于餐后3~4 小时发生疼痛,进餐后缓解,也有午夜疼痛。胃溃疡于餐后0.5 小时至1 小时发生疼痛,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位于中上腹或脐上方,或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也多位于中上腹,在剑突下或剑突下偏左。

(2)胃肠道症状:病人有恶心、呕吐、畏食、嗳气、反酸、体重减轻。部分病人有失眠、缓脉、多汗等表现。

3.心理社会评估 由于消化性溃疡具有反复发作,节律性疼痛,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并发出血、梗阻时,病人易产生恐惧的心理,而紧张恐惧的精神因素,又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4.护理体检 发作期常有上腹部局限性压痛。出现并发症时,可有相应体征。

5.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评定溃疡活动程度,有无恶变以及疗效评定的最佳方法。并能通过活检管道采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

(2)X 线钡餐检查:多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发现龛影是诊断溃疡的直接证据。

(3)幽门螺杆菌检查:采用活体组织作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组织涂片等方法,可获阳性结果。

(4)胃液分析:胃溃疡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过多。一般以基础排酸量和用五肽胃泌素刺激后的最大排酸量为明显。如果最大排酸量很低或缺乏,应高度怀疑溃疡恶变,如果基础排酸量和最大排酸量分泌均升高,提示有胃泌素可能。

(5)粪便隐血试验:活动期消化性溃疡常有少量渗血,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但应排除假阳性。

二、护理诊断

1.舒适的改变 上腹痛,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畏食、呕吐、梗阻有关。

3.睡眠型态紊乱 与十二指肠溃疡节律疼痛有关。

4.焦虑 与溃疡反复发作、病程长有关。

5.医护合作性问题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三、护理目标

1.病人主诉上腹疼痛缓解或消失。

2.病人消化道症状得以控制,营养状况改善,体重增加。

3.病人能根据疼痛发生规律,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

四、护理措施

1.休息 轻症者适当休息。可参加轻微的工作。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2.饮食 宜选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利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提高抵抗能力。急性活动期应少食多餐,以牛奶、稀饭、面条等偏碱性食物为宜,少食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饥饿性蠕动,少食也可避免过饱所引起的胃窦部扩张增加胃泌素分泌。忌食生冷油炸,浓茶等刺激性食品及饮料。

3.心理护理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诱发和加重病情,而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因疼痛刺激或并发出血,易产生紧张、焦虑不良情绪,使胃黏膜保护因素减弱,损害因素增加,使病情加重,故应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同时多与病人交谈,使病人了解本病的诱发因素、疾病过程和治疗效果。使其增强治疗信心。克服焦虑、紧张心理。

4.药物治疗与护理

(1)降低对黏膜侵袭力的药物

1)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常用西咪替丁800mg,雷尼替丁300mg,法莫替丁40mg 等分2 次服用,或夜间1 次服用。胃溃疡疗程6~8周,十二指肠溃疡4~6 周。西咪替丁作用最弱,法莫替丁作用最强。

2)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每日20~40mg,能抑制24 小时胃酸分泌的90%,对基础胃酸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均有作用。服药后2~3 天控制症状,并使溃疡很快愈合,疗程6~8周。不良反应很少见。

3)制酸剂:胶体铝镁合剂(氢氧化铝和镁铝合剂)15~30ml,每日3 次,餐间服用中和胃酸作用可达3~4 小时,并能促进黏膜修复。长期服用后可致骨质疏松。

(2)增强胃黏膜防御力的药物

1)胶体次枸橼酸铋:在酸性胃液中,能与溃疡面渗出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免受胃酸侵袭。并能杀灭幽门螺杆菌。常用120mg,每日4 次,餐前口服,疗程8 周。可使大便变成黑色,此药含铋的吸收量很少,但有积蓄作用,故不能长期服用,防止中毒。

2)硫糖铝:作用与胶体次枸橼酸铋相同,常用1g,每日4 次口服。能引起便秘,有肾衰竭者不宜服用。

(3)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临床采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阻滞剂与阿莫西林二联合用,或再加用甲硝唑三联合用,细菌根除率可达90%,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下降到10%以下。常用阿莫西林0.5~1.0、甲硝唑0.2~0.4、呋喃唑酮0.1g,每日3~4 次口服。

(4)抗胆碱能药:可选用阿托品0.3mg,普鲁本辛15mg,颠茄合剂10ml,每日3~4 次口服。主要作用减少胃酸分泌,解痉、止痛等。同时还可延缓胃排空时间,故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青光眼、幽门梗阻者禁用。此类药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心动过速、视物模糊、尿潴溜等。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应定时测量生命体征、面色变化,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间与饮食、气候、药物、情绪等关系;同时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粪便颜色、量、性状等,以利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

(1)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有15%~25%的病人并发出血,部分病人还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若发现病人腹痛症状加重,恶心、心慌,提示有出血先兆,应嘱病人立即卧床休息,并继续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与被侵蚀的血管大小有关,当溃疡侵蚀到大血管时,可引起大量呕血,当出血量超过1 500ml 时会发生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等,应立即配合医生,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给予氧气吸入、止血药物等处理。

(2)穿孔:穿孔是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当病人在饱餐、剧烈活动、饮酒或劳累后,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而持续性疼痛,应高度疑有穿孔的可能。穿孔是指溃疡穿透浆膜层而达游离腹腔,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并可迅速波及全腹。病人卧床两腿卷曲不愿移动,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休克、腹壁呈板样僵直,有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低或消失,X 线腹部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应早期发现病情,立即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处理,争取在穿孔后6~8 小时内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则预后良好。

(3)幽门梗阻:大多由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溃疡引起。由溃疡周围组织炎性充血、水肿或幽门痉挛,引起的梗阻称暂时性梗阻(亦称功能性梗阻);由溃疡愈合瘢痕收缩或黏连引起的梗阻称持续性幽门梗阻(亦称器质性梗阻)。当病人出现上腹持续性胀痛、嗳气、反酸,且餐后加重,常呕吐大量发酵宿食,为幽门梗阻的典型表现;严重而持久的呕吐,可致失水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营养不良等。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振水音。严重者应立即禁食,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和补充电解质,以维持水、酸碱平衡。必要时可每晚睡前用3%盐水作胃灌洗。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完全性梗阻,需手术治疗时,应立即配合做好术前准备。

五、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指导病人了解紧张、焦虑的心理,可增加胃酸的分泌,诱发疼痛加重或溃疡复发。并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转移注意力、听音乐,全身放松等,保持乐观精神,促进溃疡愈合。

2.活动与休息指导

(1)根据病情严格掌握活动量,以不感到劳累和诱发腹痛,穿孔为原则,餐后避免剧烈活动,起床和如厕时动作宜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晕倒跌伤。

(2)有夜间疼痛时,指导病人夜间加服1 次制酸剂,保证夜间睡眠。

3.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应定时进餐,不宜过饱,生活应有规律,有烟、酒嗜好者应戒除,烟雾中的尼古丁可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加重病情。

4.用药指导

(1)指导病人服药方法、时间。如制酸剂片剂应咬碎,餐后1~1.5 小时服用,可增加疗效;保护胃黏膜药宜餐前服。

(2)指导病人了解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头痛、乏力、皮疹等,停药后会恢复正常。

5.出院指导

(1)坚持消化性溃疡饮食原则,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

(2)坚持消化性溃疡正规治疗,按疗程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防止复发。

(3)禁用或慎用非甾体性消炎药物,在秋冬或冬春变换季节,应注意保暖,防止诱发溃疡。

(4)注意劳逸结合,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六、护理评价

1.病人主诉疼痛缓解或消失。

2.病人及家属能回答消化性溃疡饮食的重要性及饮食原则,病人食欲增加,营养改善,贫血纠正,体重增加。

3.病人腹痛消失,夜间安睡,保证了充足的睡眠。

4.病人能采用应对措施,克服焦虑心理,保证轻松愉快的心情。

5.病人未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