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

第十六章 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指固体或液体食物从口、咽、食管推进至胃的过程中受到阻碍的一种病理状况。

【临床表现】

吞咽困难患者常表现为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口腔、吞下过程发生困难,或吞下时发生呛咳、噎食。可有面部肌肉左右不对称、双唇不完全闭合、流涎;有时出现咀嚼食物时间延长、口腔内留有食物、食物从鼻腔反流、胸口食物堵塞感、进食后声音改变等。

吞咽困难患者可发生口腔感染、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误咽引起窒息等并发症,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1.护理评估

1)有无吞咽困难及其程度。

(1)吞咽运动评估:在患者意识清晰并理解指令的前提下,用棉签或压舌板刺激口腔、咽黏膜,观察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及呕吐反射情况。

(2)进食试验:选择糊状食物,让患者在45°半卧位或坐位下进行进食评价,观察进食时食物经口情况,咀嚼时间,吞咽时有无呛咳、异常声音,吞咽时头部姿势、喉结上下移动情况。观察在真实环境下进食的食物性状及进食反应、进食量及时间。评估过程中,为防止误咽或窒息,常规备好吸痰器及气管穿刺和切开包。

(3)吞咽能力分级:根据上述评价情况,将吞咽能力进行标准分级。

重度:完全不能经口腔摄食。

中度:部分食物能经口腔摄食,但不能完全维持营养,需其他途径辅助营养。

轻度:轻度吞咽困难,完全经口摄食。

正常:具有正常摄食、吞咽能力。

2)吞咽困难对机体的影响 有无紧张、悲观、易激怒或抑郁等负性心理;有无脱水、营养不良和发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摄食护理

1)环境及心理准备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整洁的进食环境。进餐前先安排患者休息30 min,协助完成排便、洗脸、洗手、刷牙等准备,帮助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配合进食。

2)体位 进食时的体位应因人、因病情而异。

(1)仰卧位30°~60°,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

(2)侧卧位采用健侧卧位。

(3)坐位,头正中直立,头略向前倾,或颈部向患侧旋转,躯干直立,身体充分支撑,患侧手放于桌上。严禁在水平仰卧及患侧卧位下进食。为预防食管反流,进食后应保持坐立位0.5~1 h 以上。

3)喂食工具 吃、喝均用茶匙,避免用吸管喝水。

4)食物要求。

(1)食物的性状:密度均一,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黏稠的液体或膏状的食物如豆腐脑、藕粉羹等。

(2)食物的温度应适宜,不宜太高或太低。

(3)避免的食物:干的、脆碎的食物,如烤面包、饼干;难嚼的、坚硬的食物,如大块肉、花生;带骨头的食物;热的、稀的水样食物。

5)喂食过程。

(1)进食前备好床边吸引器,确定无松动的牙齿。

(2)喂食速度宜慢,要有充分时间咀嚼、吞咽。

(3)每次少量摄入,约喂茶匙大小的食物。

(4)在吞咽功能比较好的一侧喂送食物。

(5)在下一口摄入前,一定确保前一口已经吞咽完毕。

(6)在哽咽、咳嗽时停止喂食,并且给予休息。

(7)服药时应谨慎(如片剂、胶囊)。如果需要,将药片磨碎后再口服。

(8)喂食前后保持口腔清洁。

(9)喂食过程中,患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保持环境安静平和,避免说话、大笑或其他干扰,以减少分心;避免在患者困倦、意识丧失、疲乏或不合作时喂食;对于易疲乏的患者应少食多餐。

3.管饲护理 对于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应及早给予鼻饲、胃造口肠道内营养或肠道外营养。若喂食量不够或者喂食失败,应考虑插胃管鼻饲食物。如果吞咽困难持续时间较长,或胃管反复被患者拔除,可采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进行肠道内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的原则为先少后多,少量多次。开始每次100~150 ml,如患者无不良反应,应逐渐加量,每次可达300~400 ml,每天总量达2 500 ml。食物种类选用自制混合奶、面糊、米汤,还可以加其他营养成分。对吞咽困难合并咳嗽反射消失者,肠道内营养易致吸入性肺炎,可采取单纯肠道外营养。肠道外营养易使肠道黏膜萎缩,黏膜屏障作用降低,故不提倡长期应用。

【健康教育】

1.介绍疾病相关的基本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明确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吞咽困难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脱水及营养不良,误咽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只要护理得当,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另外,只要坚持不懈地康复锻炼,吞咽功能也可以改善。

2.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热情、诚恳地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同时争取家庭配合,增进亲情间的交流。当患者经过训练取得一定进步时要鼓励,使患者得以安慰,增强康复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吞咽功能的康复锻炼中。

3.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病情,确定随访时间,让患者及其家属懂得随访的重要性,了解随访内容。内容主要如下。

(1)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2)检查有无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给予相应处理。

若患者出院时仍存在吞咽困难,出院后直接回家的,需向患者及其照顾者培训所有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