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

第十四章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认知缺陷或异常,属于心理障碍之一。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认知障碍多由精神疾患所致。

【临床表现】

根据不同分类,临床表现各异。

1.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主要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和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主要包括错觉和幻觉。

1)错觉:指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都可能产生错觉。

2)幻觉:指没有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临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3)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体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2.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两大部分。

(2)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一种病理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征有: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有所差异,但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2)强迫障碍:又称强迫思维,是指某一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且本人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

3)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发生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而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明显影响患者行为。

3.注意障碍

(1)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过程。此时,人们对所注意事物的感知最为清晰,而对周围其他事物的感知相对不清晰。

(2)注意障碍主要分为注意增强、注意减弱、随境转移、注意迟钝、注意狭窄和注意固定6种。

4.记忆障碍 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陛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永久性或暂时性记忆障碍。

5.智能障碍 智商低于70 者为低智能,即智能缺陷或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缓:也称智力低下,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智能发育一直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根据智能发育程度,分为4 类:轻度[智商(IQ):50~70]、中度(IQ:35~49)、重度(IQ:20~34)、极重度(IQ:≤20)。

(2)痴呆综合征:由慢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早期首先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继而抽象推理能力减退,言语动作趋向迟缓,判断常有错误。痴呆明显时可表现记忆减退、思维和判断障碍、抽象思维能力下降、性格改变等。忽视个人卫生和尿失禁是痴呆严重期的表现。

6.自知障碍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对此,医学上称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护理措施】

1.树立患者及其家属的信心,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积极避免诱因,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问题。

2.协助料理患者的日常生活,尤其关爱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

3.加强患者安全意识,可尽量选用安全系数高或特别设计的用具,降低使用难度,去除障碍物,保管好利器、药品和可能伤害患者或他人的物品,避免患者自伤或他伤事件发生,例如帮助患者削苹果等。

4.用药护理 患者不可自行用药,应有专人负责,送服到口,看服下肚。

5.密切注意病情及言行,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应处理,以排除危险因素。

6.加强认知训练,根据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和患者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家属共同参与的原则。

7.饮食护理: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物,温度适宜,无骨、无刺、易于消化。避免独自用餐。

8.穿着护理:把要穿的衣裤按顺序摆放,避免有太多纽扣的衣服,或以拉链取代纽扣,以弹性裤腰取代皮带。尽量不要选择系带的鞋子。

9.对患者要耐心、细心,切不可与其发生争执。

10.睡眠护理:为患者创造适宜的入睡环境,例如放低床高,必要时双侧加防护栏,尽量不要单房入睡等,以免发生意外。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教会家属如何协助料理患者的日常生活。

3.指导家属注意患者安全,要有专人照护。家中物品要摆放适宜,地面干燥,浴室安装扶手、不要乱放消毒剂或药品等。

4.指导家属遵医嘱按时、按量给患者服药。

5.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家属如何做认知训练,包括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集中力、语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

6.指导家属如何正确选择患者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