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及男生殖系统各部均可发生肿瘤,大多数为恶性。最常见的是膀胱癌,其次是肾癌。在我国,过去较为多见的阴茎癌现已很少见,而以往较少见的前列腺癌有明显增长趋势。
一、肾癌
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60 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
(一)临床表现
主要为血尿、肿块和疼痛。早期无明显症状。
1.血尿 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为常见症状,但此时肿瘤往往已穿入肾盏、肾盂,并非早期症状。
2.肿块肿瘤较大时可在腹部或腰部发生肿块,质坚硬。
3.疼痛 常为腰部钝痛或隐痛,系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所致。
4.肾外表现 常见的肾外表现有低热、高血压、红细胞沉降率快、消瘦、贫血等。若肾静脉和腔静脉有癌栓,同侧阴囊可见精索静脉曲张。约有10%病人因转移灶症状,如病理性骨折、神经麻痹、咯血等而就医。
(二)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有无痛性肉眼血尿、腰腹部肿块、腰部疼痛,或出现全身症状,如高血压、贫血、消瘦、发热等应警惕肾癌的可能性。
2.影像学检查可诊断肾癌及浸润范围,可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三)处理原则
肾周围筋膜及脂肪、肾门淋巴结的根治性肾切除。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肾癌放射及化学治疗效果不好,免疫治疗对转移癌有一定疗效。肾癌直径小于3cm,可以行保留肾组织的局部切除术。肾癌单个转移癌可在手术时一并切除。
二、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为50~70 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
(一)病因
研究发现在染料、橡胶塑料、油漆等工业或生活中长期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如β萘胺、联苯胺、4-氨基双联苯,容易诱发膀胱癌。色氨酸和烟酸代谢异常可引起膀胱癌。吸烟也是膀胱癌重要致癌因素。其他如膀胱白斑、腺性膀胱炎、尿石等也可能是膀胱癌的诱因。
(二)临床表现
1.血尿 常以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而就医,多为全程血尿,终末加重。出血量多少不等,严重时有血块,但与肿瘤大小、数目、恶性程度并不一致。出血可自行停止,容易造成“治愈”或“好转”的错觉。
2.尿频、尿痛 膀胱刺激症状常因肿瘤瘤体较大或侵入肌层较深所致,肿瘤坏死、溃疡和合并感染时更明显,属晚期症状。
3.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发生于肿瘤较大或堵塞膀胱出口时。
4.其他 肿瘤浸润输尿管口可引起肾积水。晚期有贫血、浮肿、腹部肿块等表现。
(三)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应考虑泌尿系肿瘤。
2.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 可诊断膀胱癌,活组织检查可进行病理分级和分期。
(四)处理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根据肿瘤的病理及病人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原则上Ta、T1和局限的T2期肿瘤,可采用保留膀胱的手术;较大的、多发的、多次复发以及T2、T3期肿瘤应行膀胱全切除术。
(1)表浅膀胱癌(Tis、Ta、T1)常用方法为经尿道切除术,此法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亦可经膀胱开放手术、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Tis 若癌细胞分化不良发展为浸润性癌时,应行膀胱全切除术。
(2)浸润性膀胱癌(T2、T3)除分化良好、局限的T2期肿瘤可经尿道切除外,T2、T3期一般根据浸润范围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术。膀胱全切术后须行尿流改道,方法有回肠膀胱术、可控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等。
2.放射、化学治疗 T4期肿瘤用姑息性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可减轻病状。化学治疗可选用顺铂、阿霉素、甲氨喋呤、长春新碱等。
3.预防复发 凡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半数以上病人在2年内肿瘤复发。因此术后应严密随诊,每3 个月复查膀胱镜1 次,一年无复发者酌情延长复查时间。膀胱灌注BCC、丝裂毒素、阿霉素、塞替派、羟喜树碱等抗癌药,可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
三、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在欧美发病率极高,我国比较少见,但近年发病率迅速增加。多见于老年男性。
(一)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与环境、遗传、饮食、性激素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有些在直肠指诊或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当肿瘤较大时可出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症状,如排尿困难、尿潴留、血尿等。晚期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受压等转移灶的病状。部分病人以转移症状而就医。
(三)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老年男性出现排尿受阻或骨转移病状者应考虑有前列腺癌可能。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坚硬结节。
2.根据血清PSA 升高、影像学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而确诊。
(四)处理原则
I 期癌可不做处理,严密随诊。局限在前列腺内的Ⅱ期癌可以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Ⅲ、Ⅳ期癌以内分泌治疗为主,采用手术或药物(如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去势,配合抗雄激素制剂,可提高生存率。放射治疗对前列腺癌的局部控制效果良好。
四、护理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年龄、性别、职业,有无其他伴随疾病。
2.身体状况
(1)局部:血尿程度,排尿状态,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及浸润程度、癌细胞分化程度。
(2)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状况,有无转移灶的表现及恶性病质。
(3)辅助检查:包括特殊检查及有关手术耐受性检查。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及家属对病情、拟采取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排尿状态改变的认知程度,心理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二)术后评估
1.康复状况 伤口及尿路内引流管引流情况,切口愈合情况等。
2.尿流改道状况 膀胱全切后输尿管皮肤造口、回肠膀胱或可控膀胱术后有无尿瘘、感染、腹壁输出口愈合情况。
3.心理和认知状况 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术后护理的配合及健康教育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4.预后判断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手术实际情况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肿瘤的临床分期和预后。
(三)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血尿、癌肿消耗、手术创伤有关。
2.恐惧/焦虑 与对癌症的恐惧、害怕手术、如厕自理缺陷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 与膀胱全切除尿流改道、造瘘口或引流装置的存在、不能主动排尿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切口、引流置管、肠代膀胱和腹壁存在瘘口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出血。
(四)预期目标
1.病人保持最佳的营养状态。
2.病人恐惧/焦虑减轻。
3.病人能接受自我形象改变的现实。
4.病人感染的危险性下降或未发生感染。
5.病人未发生出血现象。
(五)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病人可表现为对癌症的否认,对预后的恐惧及不接受尿流改道,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耐心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其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膀胱癌根治术后虽然改变了正常的排尿生理,但目的是避免复发,延长寿命。早期前列腺癌可长期生存,中晚期前列腺癌多数通过内分泌治疗和放射治疗可望生存5年以上;少数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接受睾丸切除术,需进明睾丸切除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对身体无影响,术后病灶可缩小,甚至转移灶消失。
2.病情观察 病程长、体质差、晚期肿瘤出现明显血尿者,应卧床休息,每日观察和记录排尿情况和血尿程度。
3.饮食 增加热、氮量、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以纠正贫血、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多饮水可稀释尿液,以免血块引起尿路堵塞。
4.术前准备 行膀胱全切除、肠道代膀胱术的病人,按肠切除术准备。拟做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病人,术前彻底清洁腹壁皮肤,有利于成形皮肤乳头的成活,防止感染。
(六)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 较大肾肿瘤行肾癌根治和膀胱癌全切除术后,由于手术创面大,渗血可能较多。因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证输血、输液通畅。早期发现休克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
2.体位 病人术后麻醉期已过、血压平稳,可取半卧位。肾癌根治、腹膜后淋巴清扫的病人,卧床5~7d,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引起手术部位出血。膀胱全切除术后卧床8~10d,避免引流管脱落引起尿漏。
3.饮食 根治性肾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和膀胱全切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待肛门排气,进富含维生素及营养丰富的饮食。回肠膀胱术,可控膀胱术后按肠吻合术后饮食,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6h,可正常进食。多饮水可起到内冲洗作用。
4.观察肾功能 肾癌切除同时行腔静脉取瘤栓术后,需保留导尿并监测24h 尿量、尿蛋白及肾功能,防止肾衰竭;健肾功能的观察见“肾结核肾切除术后护理”章节。膀胱癌全切除术后观察尿液的变化,分别记录双侧肾功能情况。
5.预防感染 定时测体温及血白细胞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发生。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叩背咳痰。若痰液黏稠予雾化吸入,适当活动等措施可预防感染发生。
6.引流管的护理 ①各种引流管,应贴标签分别记录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回肠膀胱或可控膀胱因肠黏膜分泌黏液,易堵塞引流管,注意及时挤压将黏液排出,有贮尿囊者可用生理盐水每4h 冲洗1 次。②拔管时间:肾癌术后伤口引流管若无引流物排出,2~3d 拔除;输尿管末端皮肤造口术后2 周,皮瓣愈合后拔除输尿管引流管;回肠膀胱术后10~12d 拔除输尿管引流管和回肠膀胱引流管,改为佩戴皮肤接尿器;可控膀胱术后8~10d 拔除肾盂输尿管引流管,12~14d 拔除贮尿囊引流管,2~3 周拔除输出道引流管,训练自行导尿。使用阑尾作输出道者,导尿管留置3 周后逐渐更换较大口径的导尿管,至F14 号为止。
(七)护理评价
1.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无改善,体重有无增加。
2.病人的恐惧/焦虑是否减轻。
3.病人能否接受自我形象紊乱的现实,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4.病人有无感染征象,伤口及血白细胞计数有无异常等。
5.病人有无血尿、创腔血性引流液是否消失,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八)健康教育
1.康复指导:①术后适当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②禁止吸烟,对密切接触致癌物质者加强劳动保护,可能会防止或减少膀胱肿瘤的发生。③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动物脂肪、红肉类是前列腺癌危险因素,豆类、谷物、蔬菜、水果有防癌、减少前列腺癌发病的作用。
2.用药指导 病情允许,术后半月行放疗和化疗。
(1)膀胱癌:膀胱保留术后病人能憋尿者,即行膀胱灌注免疫抑制剂BCG 或抗癌药,可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每周灌注1 次,共6 次,以后每月1 次,持续2年。灌注时插导尿管排空膀胱尿,以蒸馏水或等渗盐水稀释的药液灌入膀胱后平、俯、左、右侧卧位,每15min 轮换体位1 次,共2h。
(2)前列腺癌:雌激素、雌二醇氮芥、缓退瘤或药物去睾、放射治疗均有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肺部并发症,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
3.定期复查 ①肾癌和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定期复查肝、肾、肺等脏器功能,及早发现转移病灶。②放疗、化疗期间,定期查血、尿常规,一旦出现骨髓抑制,应暂停治疗。③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术后病人,须定期复查膀胱镜,应反复强调复查的重要性,并说服病人主动配合。
4.自我护理 尿流改道术后腹部佩带接尿器者,应学会自我护理,避免集尿器的边缘压迫造瘘口,保持清洁,定时更换尿袋。可控膀胱术后,开始每2~3h 导尿1 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至每3~4h 1 次,导尿时要注意保持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或开水冲洗贮尿囊,清除黏液及沉淀物,若无残余尿,很少发生上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