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的损伤

第三节 胸部的损伤

一、评估要点

1.肋骨骨折

(1)病因:暴力或钝器撞击胸部,使受伤部位的肋骨向内弯曲折断;胸部挤压的间接暴力,使肋骨向外过度弯曲折断。

(2)症状及体征:疼痛,受伤处胸壁肿胀、压痛,触及骨擦感,连痂胸的病人,出现反常呼吸运动,病人常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3)X 线检查:胸部X 线片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断端错位情况,并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气胸或血胸。

2.气胸

(1)病因:气胸的形成多由于肺组织、支气管破裂、空气逸入胸膜腔或因胸壁伤口穿破壁层胸膜、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外界空气进入所致。气胸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3 类。

(2)症状及体征。①闭合性气胸:胸腔小量积气,肺萎缩在30%以下,病人无明显症状。大量积气时病人可出现胸闷、气促胸痛症状,伤侧胸部叩诊成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②开放性气胸:常有气促、呼吸困难和发绀,甚至休克。伤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③张力性气胸: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缺氧严重者发绀、烦躁不安、昏迷,甚至窒息。查体可见伤侧胸部饱满,常触及皮下气肿,叩诊呈高度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3)辅助检查:胸部X 线显示肺萎陷和胸腔内积气。胸膜腔穿刺可抽出气体。

3.血胸

(1)病因:胸膜腔积血引起血胸,血胸常与气胸同时存在,称为血气胸。

(2)症状及体征:小量血胸(成人0.5L 以下),可无明显症状。中量血胸(0.5~1L)和大量血胸(1L 以上)。尤其急性失血时,可出现气促、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症状,以及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的胸膜腔积液体征。心脏、大血管损伤,出血量多而急,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①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降低。②胸部X 线检查:显示胸膜腔积液的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血气胸时见气液平面。③超声波检查:探及胸膜腔液平反射。④胸膜腔穿刺:抽不出凝固血液。

4.心脏损伤

(1)病因:直接或间接的暴力猛将心脏压于胸骨和脊柱之间而造成损伤;突然的加速或减速亦可使悬垂的心脏损伤。

(2)症状及体征:①心脏挫伤轻者多无明显症状,较重者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休克等。②心脏裂伤伴随的心包裂口大,并保持畅通时,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很快陷入休克,甚至死亡。③心包无裂口或裂口较小不甚畅通时,血液积聚心包腔内,压迫心脏,出现心脏压迫征。表现为心前区闷胀疼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时可扪及奇脉。并出现Beck 三联征,其症状有:静脉压升高,大于15cmH20;心搏微弱,心音遥远;动脉压降低,甚至难以测出。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①超声心电图:能够确定心包积液、心脏结构和功能等变化。②心电图:心肌损伤出现ST 段抬高,T 波低平或倒置显示心动过速心律失常。③血生化检查:心脏严重挫伤时,磷酸肌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

5.胸腹联合伤

(1)病因:开放性损伤入口多位于胸部,亦可以出现在腹部。胸部闭合性损伤时,膈肌破裂是由于胸腹腔压力差骤然增大所致。

(2)症状及体征:胸腔脏器损伤表现为胸痛、气短等血气胸征象。腹腔脏器损伤常出现恶心、呕吐、腹部压痛、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或腹腔内出血的表现。

(3)辅助检查:胸腹部X 线检查显示胸腔积气、积液。胃肠破裂后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腹腔脏器损伤后出血。空腔脏器内容物外溢可通过腹腔穿刺证实。

二、护理要点

1.护理问题 气体交换受损;潜在并发症如肺不张,肺内感染;心排血量减少。

2.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主要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维持正常换气功能:疼痛限制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影响气体交换,需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定时给予止痛药物。小范围胸壁软化时,用原敷料盖于软化区,再用多头胸带包扎胸廓;范围大的胸壁软化,采用体外牵引固定或手术内固定。血气胸通过胸膜腔穿刺或引流,排除积气、积血,恢复肺复张。

(3)维持心血管功能: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疑有心脏压塞的病人,应迅速配合医师施行心包穿刺或剖胸探查。如发生心跳骤停,应配合医师行床旁开胸挤压心脏。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卧床休息期间,每小时协助或鼓励病人施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促进肺扩张,减少感染的发生。呼吸困难者,尽早做气管切开,定时给予吸痰,改善低氧状态。肺损伤严重者,记录液体出入量,避免输液过快,过量而并发肺不张。

三、健康教育

1.向病人说明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意义,鼓励病人在胸痛的情况下积极配合治疗。

2.胸部损伤病人常需要做胸膜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操作前应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以取得配合。

3.心肺损伤严重者定期来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