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一)评估要点
1.病因及诱因 破伤风杆菌只在具备其繁殖的厌氧条件下,伤口局部生长繁殖,其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
2.症状及体征 ①潜伏期:一般4~60d,平均为6~10d,潜伏期越短,病人临床症状愈重。前驱症状:多先有周身乏力、头痛、失眠、多汗、烦躁不安等。伤口周围皮肤暗红、附近肌肉有紧张牵扯感。继之可出现咽部疼痛、咀嚼无力,并感到舌和颈部发硬及反射亢进等。②典型症状:出现前驱症状后病人很快出现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的典型症状。
3.诊断检查 一般根据病人有受伤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二)护理要点
1.护理问题 有受伤的危险,清理呼吸道无效,有体液不足的危险,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2.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接触性隔离制度。
(2)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局部切口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切口敷料,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记录24h 出入水量。
(3)抽搐的护理:①避免强光刺激,保持室内安静;重型破伤风病人需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防止受伤。②对于轻症病人可给予镇静安眠药物;对于较重病人,如有效血容量正常且无休克威胁时,给予冬眠药物。③冬眠药物应交替使用,在用药期间密切注意病人血压、呼吸、脉搏及神志的变化并详细记录。④对于不能进食病人要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和口腔溃疡发生,⑤发热的病人应勤换病人衣物、床单、被褥,按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体温超过38.5℃高热病人,应给予头部枕冰袋和温水或乙醇擦浴。⑥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鼓励协助病人咳痰,必要时可用吸痰器。
(4)气管切开的护理:①对于痉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分泌物不易咳出者,应及早做气管切开,以便有效排除气道分泌物,增加通气量,避免窒息,防止肺不张、肺内感染和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②气管切开后应经常抽吸气道内的分泌物、湿化气道,每日消毒切口、冲洗内套管和更换气管切开处的敷料2 次。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及异常分泌物。
(5)保证足够的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①轻症病人,应争取在痉挛发作间歇期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喂食不可勉强,少量多次,以免引起呛咳、误吸。②重症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通过胃管进行鼻饲,但时间不宜过长。③根据机体需要由静脉补充或给予全胃肠外营养。
(6)应用有效抗生素,大剂量青霉素可抑制破伤风杆菌;同时还可消灭其他化脓菌,达到预防伤口混合感染和肺部并发症。
(三)健康教育
1.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道破伤风的危害性,凡有破损的伤口,均应去医院清创处理,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2.加强劳动保护,防止外伤,指导农村妇女选择具有清洁完善的医疗设备的卫生所进行生育、引产、刮宫,以免不洁的接产诱发新生儿破伤风及孕妇产后破伤风。
3.破伤风病人发生痉挛、抽搐时,意识清醒,这时应陪伴病人。在下次用药前,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采取目前治疗手段的必要性,使病人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二、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肌肉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特别是伤口较深而污染严重处理不及时者。
(一)评估要点
1.病因 气性坏疽发病主要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情况,如伤后缺水、大量失血、体力衰弱等全身抵抗力下降,均可诱发本病。
2.症状及体征 ①局部症状:早期患处沉重不适,随之剧烈胀痛,由明显的分裂感,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颜色苍白、发亮,很快变为暗红,进而紫黑。皮肤温度降低,伤口常有稀薄带有臭味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②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现为焦虑或表情淡漠,继之烦躁不安、脉搏快速,并有头痛、头晕、恶心、高热、呼吸急促及贫血、黄疸、尿少等。晚期常有严重中毒现象,出现血压下降和中毒性休克,病人呈现神志不清、谵妄和昏迷。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伤口内分泌物涂片可查出革兰染色阳性杆菌,而白细胞计数很少。X 线检查可见伤口肌群间有气体。
(二)护理要点
1.护理问题 组织完整性受损,疼痛。
2.护理措施
(1)隔离:按接触性隔离制度执行。
(2)重症监护:专人护理,吸氧,抗生素使用、降温、支持疗法。
(3)伤口的处理:①气性坏疽起病急、发展快,一经诊断应立即协助医师在抢救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对伤口紧急进行局部处理。切除后的伤口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并加含氯化剂湿敷料填塞。为保持氧化剂不易蒸发,可用一层凡士林纱布在外边覆盖,每日更换敷料。不论切开与切除,患肢均禁用止血带,伤口不缝合。②使用高压氧的护理,提高组织的氧含量,使组织不利于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并停止产生损害组织的各种毒素。注意观察每次氧疗后的伤口变化,并做好记录。
(4)疼痛的护理:①对严重创伤病人,尤其伤口肿胀、疼痛严重者应给予严密观察,特别是突然发作的伤口剧痛更应注意。并详细记录疼痛特点和发作相关的情况。②对清创或截肢者,应经常协助其改变体位,以减轻因肌肉牵拉、外部压力和肢体疲劳引起疼痛。③对疼痛不能缓解的病人可给予止痛剂,剧痛时还可应用静脉止痛泵止痛,应用止痛剂,也可通过转移病人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伤口愈合过程中,应对伤肢进行理疗、按摩和功能锻炼,恢复其功能。
(三)健康教育
1.教育病人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受伤。
2.受伤后的预防非常关键,主要包括及时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和早期使用大剂量有效的抗菌药物。
3.施行大型清创术后或截肢术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的不良影响,使病人思想上有充分准备。截肢后,鼓励病人使其适应身体的改变。
4.协助伤残者制定出院后功能锻炼计划,恢复其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