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病因引起的大脑实质、实质下结构、脑干网状上升激活系统等部位的损害或功能抑制,均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上常用意识模糊、谵妄、嗜睡、昏睡、昏迷、去皮质综合征、无动性缄默症、植物状态等名称描述。另外,用格拉斯哥(Glasgow)意识障碍量表客观表述患者的意识状态。此量表由三部分组成,即睁眼动作、运动反应和语言反应所得到的分数总和,作为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临床表现】
1.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2)谵妄:谵妄是一种急性的脑高级功能障碍,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反应能力均下降,表现为认知、注意、定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觉、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可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甚至可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病情常呈波动性,夜间加重,白天减轻,常持续数小时和数天。引起谵妄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及代谢性脑病等。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可引起谵妄,如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物质缺乏,高热,中毒等。
2.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 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2)昏睡 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但经高声呼唤及其他较强烈刺激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3)昏迷 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3 级。
(1)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对外界的正常刺激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此时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3)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多失禁。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
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征:多见于因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存在。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但睡眠和觉醒周期存在,能无意识地睁眼、闭眼或转动眼球,但眼球不能随光线或物品转动,貌似清醒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光反射、角膜反射,甚至咀嚼动作、吞咽、防御反射均存在,可有吸吮、强握等原始反射,但无自发动作。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身体姿势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有时称为去皮质强直。
(2)无动性缄默症:又称睁眼昏迷。由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引起,此时大脑半球及其传出通路无病变。患者能注视周围环境及人物,貌似清醒,但不能活动或言语,两便失禁。肌张力减低,无锥体束征。强烈刺激不能改变意识状态,存在觉醒一睡眠周期。
(3)植物状态:是指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的一种状态。患者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全部丧失,呼之不应,不能与外界交流,有自发或反射性睁眼。偶可发现视物追踪,可有无意义哭笑,存在吸吮、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有觉醒一睡眠周期,大、小便失禁。持续植物状态指颅脑外伤后植物状态持续12 个月以上,其他原因持续在3 个月以上。
【护理措施】
1.建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吸痰。
2.监测生命体征 动态评估格拉斯哥评分与瞳孔改变,发现变化立即报告医师。按要求记好特别护理记录单。
3.适当的肢体活动 定期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营养支持,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给予鼻饲,保证必要的基本热量。
5.维持正常排泄 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做会阴护理。
6.预防角膜损伤 经常保持湿润和清洁;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时,遵医嘱涂抗生素眼膏加盖纱布。
7.降低颅内压 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8.注意安全 躁动不安者使用床栏保护,取出义齿、金属物件,修剪指甲。意识障碍伴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时,应给予有效降温并放置牙垫,防止咬伤舌,预防发生意外事件。
9.预防肺部感染 定时翻身拍背,刺激患者咳嗽,及时吸痰,做好口腔护理。
10.预防压疮 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每2 h 翻身1 次。
11.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于昏迷患者也要经常呼唤患者促醒。
【健康教育】
1.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多运算、多记忆、多学习,帮助患者改善意识障碍情况。
2.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如床上大、小便,床上沐浴等。
3.指导家属做好患者肢体与言语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