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理念类
教育理念覆盖教学相关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基本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以及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 考生应该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了解小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发展特点,能理解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补关系及其在学生心理与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作用,能分析和处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为正常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理念类的问题范围包括如何给予学生学习与精神上的支持,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学习观。
![]()
✧有人说:“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你怎么看?
解题思路:
第一步,表明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第二步,如果赞同这个观点,进一步分析原因;如果不赞同,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表示在工作中,应该多关心学生,及时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参考答案:
我赞同这种观点:“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教师应该全身心地去爱学生、爱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事业,才会体会到工作的快乐、认同教师这个职业;爱学生,才会收获学生的喜爱,并且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帮助学生积极向上地开展学习。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认同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热爱、关心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我会在工作中积极了解学生的情况,多关心、爱护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有学者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对此,你怎么看?
解题思路:
第一步,表明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第二步,如果赞同这个观点,进一步分析原因;如果不赞同,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表示在工作中,应该注重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答案:
我赞同这种观点。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教育同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人性格、品德的养成,人生道路的选择等都离不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家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作为教师,我会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关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
![]()
✧学生犯错误了,但老师担心批评学生会引起家长误解,所以不敢批评学生。 对此,你怎么看?
解题思路:
第一步,阐述老师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第二步,表明作为一名老师要正视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并找出克服担心情绪的方法。 第三步,在了解清楚实际情况后,阐述如果学生的确有错误,应该如何与学生和家长沟通。
参考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能理解老师出现这种担心的原因,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能理解老师的处理是有据合理的,并且是基于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考虑而采取的。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需明白“教书”和“育人”的职责同等重要,所以这名老师需找出自身担心情绪产生的源头,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理解在小学教育中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能够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如果调查后,学生的确犯了错误,老师应该及时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根据错误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注意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阻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引导犯错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必要情况下与家长沟通,共同协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与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
✧李老师采取“赏识教育”,不断鼓励学生,可这样却助长了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 对此,你怎么看?
解题思路:
第一步,表达对老师行为的理解。 第二步,表明自己是否赞成该老师的行为或做法。 第三步,分析老师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学生通过此事达到什么效果。 第四步,如果赞同老师的做法,考虑怎样帮助学生消除骄傲情绪;如果不赞同老师的做法,提出更好的建议。第五步,表示在教学中,应主动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
参考答案:
李老师采取“赏识教育”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这位老师的做法确实考虑不周。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 但是,“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但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学生,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果我是该老师,我会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指出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骄傲情绪,并引导学生消除该情绪,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当然在平时工作中,我会主动地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发现和赏识每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
✧《学记》中提到, “亲其师而信其道”。 这句话的启示是什么?
解题思路:
第一步,表明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第二步,阐述这个观点的含义。 第三步,表明该观点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我赞同这种观点。 “亲其师而信其道”表明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教师,会有更多追随者。 这句话不仅告诫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形成自我魅力,而且还强调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形成独有的人格魅力,并且积极了解学生的情况,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王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但学生都很尊敬他。 王老师说:“严厉也是爱的体现。” 你怎么看?
解题思路:
第一步,表明赞同“严厉也是爱的体现”这一说法,并给出原因。 第二步,分析严厉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哪些益处。 第三步,阐述老师对待学生过分严厉可能导致的后果。 第四步,表明如何做到对学生有严有松。 第五步,明确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
参考答案:
首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学生严格要求,体现了王老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爱护,而且学生都很尊敬他,说明他的严格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是可接受的。 其次,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厉的老师会为学生制定行为准则,为他们为人处事提供标准,避免学生产生和实施一些不良的想法。 老师的严厉也是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前进的动力,让他们不敢对学习有所懈怠,但是过度的严厉也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部分学生可能觉得老师难以接近,不敢将自己的心声向老师吐露,产生一些心理上的疾病;严格的要求可能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做事情不懂得举一反三。 因此,老师应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对待学习问题应一丝不苟,但在生活方面可以多多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教师的专业理念告诉我们要关爱学生,有亲和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育方式,做到“严而不死”,在纪律管理时要充满人道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