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的板书设计策略
板书的书写并不只是在黑/白板上写字那么简单。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板书,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个例句,甚至于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事先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一份优秀的板书的定义是:简洁美观,能准确表达出教师的思路和教学的主要内容,且内容简明扼要,能通过适当的留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因而,考生在试讲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案,备教学内容,还要认真对待板书的设计,使之成为教学必要的辅助。 板书使用的工具并不复杂,但考生和新手教师仍然需要了解和掌握板书书写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板书设计的基本教学策略。
1.板书书写的基本要素
板书的书写要素包括文字书写、图片、简笔画以及三者的互动。 教师还会通过文字色彩和大小的调整对语言重难点进行强调。

有效的板书设计,体现的是教师对于本堂课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细节关注。 换句话说,读者看到一份完整的板书内容,可以读出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目标。 以上图为例,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语音教学;
•教学重点:通过语音练习,掌握“ear”的发音规律:ear, hear, near;
•教学难点:学生可以不掌握,但需要理解意义的单词:put, your, my;
•语音组合规则:ear, hear, near, 通过不同颜色字体标注;
•重音的朗读:your, my, 通过另一颜色字体标注;
•音量的调整:通过调整文字的书写(“nothing”大写),以及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感叹号),教师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重复的句型在音量上的渐增,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意义上的强调。
•整分结合教学理念:从文本的呈现形式来看,教师会带着学生进行全文朗读,但各有侧重。“Put your ear,near my ear. Put my ear,near your ear.”这几句话,教师会通过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意义;“And you will hear…”这几个句子的重复,在板书上增加了图片,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图片的作用,更在于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板书的上方,有从文本中提取的单词,这是“分”的概念,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即引导学生掌握“ear”的拼读和拼写规律。
2.板书设计的基本教学策略
(1)关联性。
板书应反映教学内容的系统、重点、层次及内容的相关性。 板书的内容与教学内容,重难点是紧密相关的。 板书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板书内容服务于教学内容,两者互为依托。
(2)说明性。
板书内容应对教学内容起到说明、阐释的作用。 板书应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用最精练的语言符号、图例等图文并茂地说明和阐释。
(3)归纳性。
板书内容还应简洁、扼要,便于归纳、概括、总结。 好的板书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升华和浓缩,而不是讲解内容的简单重复。 因此,考生对讲解内容应提前进行分解、综合、归纳、演绎,使板书内容更加提纲化、系统化、层次化并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4)条理性。
优质板书应具有条理性,有明确的目的,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般而言,板书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点就是板书的重点,板书内容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因此,板书内容必须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5)精练性。
板书与讲解一样,贵在“少而精”。 古人云:少则得,多则惑。 因此,在书写板书时,要做到“少写”“精写”,写在点子上,书在关键处,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的作用。
(6)趣味性。
板书的趣味性是指板书的设计和形式有趣。 在设计和呈现板书时,形式可以多样,除了单一的文字板书,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板书,可使用简笔画、卡片、挂图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丰富板书的表现形式,也可尝试将各种形式组合在一起来表现,如文字结合简笔画,文字结合卡片等形式。
(7)计划性。
书写板书之前,要对板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安排规划,要根据教学内容通盘考虑。 书写板书时一般要把黑板分成三部分,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中央,突出重点,常常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内容,可称之为“主板书”,两侧的空间,即“副板书”,是留白的空间,可以是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生成的内容,也可能是对主板书内容的补充说明。 书写的顺序最好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标题、后内容,再小结,不横七竖八,杂乱无章。 书写的字迹清楚、工整,注意内容的准确性,不写不规范字,不写错误的单词。
教师应该整体考虑哪些内容适合使用图片来展示,哪些又适合使用简笔画来呈现,注重布局的合理性,色彩搭配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迅速有效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教学目标。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试讲的准备过程中,应该将设计的板书预先以提纲的方式写下来,确保对板书内容胸有成竹。 参加面试试讲的考生,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裕,但如果能用笔简单在草稿纸上勾勒板书的轮廓,用自己明白的符号进行标注,也会在试讲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